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肛管直肠瘘便是我们常说的肛瘘,大部分患者主要是因为肛管或直肠周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脓肿所导致。其主要由内口、瘘管、外口等三个部分组成,内口常常位于肛窦,但有少部分内口会出现在患者直肠壁表面。在临床中,肛瘘患者常出现肛瘘外口流出脓性、血性或粘黏性的分泌物,分泌物的长时间刺激,导致患者肛门周围常伴有潮湿、瘙痒等情况,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会诱发湿疹。目前临床中,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式,其治疗效果也是最好的。虽然肛瘘手术的方式很多,但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性创口。创口在愈合的过程中主要为二期愈合,即先生成新肉组织对创口进行填补,随后产生新的上皮覆盖于表面。患者创口在愈合过程中新肉组织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便成为了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使创口能够快速地产生高质量的新肉组织,一直以来都是肛肠科医生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药内服
虽然肛瘘手术后创口发生在患者局部组织,但是人是个整体,其发生、发展均与患者的脏腑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据中医记载,患者在肛瘘手术完成后,体内湿热余毒并未完全清除,外加其创面未开始愈合,常会有肺脾两虚,气血不足的情况,中医常以消、托、补三种方式为其治疗。例如,中医常使用的消毒饮,其包含黄芪、银花、连翘、白术等药材熬制,其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排除体内余毒;还能改善患者创口局部的微循环,促进患者创口的愈合。外配合止痛汤,含有秦艽 、防风、桃仁、黄柏等,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创口疼痛感。而补托法中的愈创汤,其由黄芪、怀山药、炒白术、丹参等药材组成,该汤药能通过益气生肌与消毒药物的混合配伍,起到健脾、和营、托毒等作用。另外,虽然中药注射剂使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多,但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该注射剂仍占有较高的地位。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中明确指出,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中药注射剂能够促进患者的治疗,如肛瘘手术后患者便可使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据有关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能使肛瘘手术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有丹红注射液,其在肛瘘手术患者使用后,其不仅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创口的愈合时间,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创口的疼痛感,消除创口水肿。
二、中药外服
在《医学流源》中曾记载“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其主要意思便是直接在肛瘘手术后患者的创面使用有效的药物,能促进患者在手术后创面的愈合情况,且同时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化腐生肌等功效,而中医通过使用中药外用直接发挥药物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调控作用,来促进患者手术创口的愈合是最为确切的。
中药熏洗:该法最早记载于中医的《五十二病方》,在古代记载中,称其为“气熨”“塌渍”“淋洗”等,其是指通过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熏蒸或洗涤,借用药物和蒸汽的热力作用,直接到达患者的患处发挥功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并且,药物配合蒸汽的温热刺激,能有效促进患者创面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创面的血液回流,从而减轻患者创面局部的炎症。所以,肛瘘手术患者使用中药坐浴熏洗不仅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促进药物的治疗效果,还能有效促进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患者创面的愈合。
中药外敷:该法最早记载于中医的《外台秘要》,其主要使通过将各类药材混合,制成粉剂,将药物掺和油膏制成膏药,涂抹在纱布上或者直接外敷于患者的创面上。该法由于是直接将药物使用与患者的创面之上,能使患者的创口更好地吸收药物进行作用,且各类药物的作用互不相同,通过合理配伍,使药物之间互相作用,能更好地治疗患者。例如,白竭散,其含有白及、白竭等,主要起到活血散瘀、消炎止痛的功效,在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创面愈合后的疤痕形成;复方甘石创愈散,其含有甘石、血竭、乳香、紫草等,其不仅能有效杀灭患者创面的细菌生成,还能促进患者创面肉芽的生长。
三、温和灸
早在秦朝时期的《针灸甲乙经》中,便有关于通过针灸治疗痔瘘的记载。而针灸中的温和灸,不仅具有温阳补虚的功效,又可温经通络,以其温热作用、药物作用共同通过患者经络,起到对患者的全身调节作用。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对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使用温和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其创面的愈合情况明显更优,愈合时间也更短,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其术后创面疼痛、水肿等情况也明显有改善。其主要是患者在创面愈合初期,通过使用温和灸能有效增加患者创面成纤维细胞含量、巨噬细胞含量等。
四、总结
看完本文,相信大家对如何使用中医促进肛瘘手术患者创口愈合有了一定了解,肛瘘的治疗和患者的手术方案选择及手术后的创面愈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肛瘘手术后患者创口的愈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存在着长时间的污染与修复,再污染与再修复,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所以,如何有效促进患者在肛瘘手术后的创面愈合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