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审题,明题意”之小学数学低年级审题能力培养漫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抓审题,明题意”之小学数学低年级审题能力培养漫谈

童有连

泉州市剑影实验学校    362000

摘 要: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它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审题能力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20年,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这孩子,就是这样,老是粗心,要是能细心些就好了,学生在总结自己的问题时也是因为我马虎了,所以这道题做错了。作为教师,有时也会说:“这次检测题挺简单的,学生怎么会错那么多呢?就是马虎,不认真!其实不然,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审题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它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现状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审题方面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1、不审题,盲目答题;2、不能逐字逐句完整读题,出现跳读、漏读、添读、断句读题等现象,造成解题错误;3、思维定势,不会灵活应用;4、数学概念模糊、不清楚,或在理解方面有偏差;5、不会圈画关键词,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二、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进行剖析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1. 教师不注重培养和训练。虽然新课改指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为学生,但实际上教学活动的主体却是教师。教师经常会为了赶进度忽视审题能力培养,导致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低,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审题的兴趣。

2.部分教师习惯性地布置大量作业。小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作业,便会缩短自己的审题时间,导致做题错误率也较高。

(二)家长方面的原因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家长就给孩子读题。还有的家长因孩子阅读速度慢,忍不住就进行了包办替代,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依赖,就习惯性地等待教师、家长的分析和讲解,从而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1.思维定势心理

思维定势也可称为思维惯性,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倾向,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面对问题,自然地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其进行思考与处理。做题时孩子们往往没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 “老印象”办事。例如: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从小到大写下来。很多学生只看到前半句就动笔了,因为这样的练习多次出现,学生认为太简单了所以不加思索地写上了:元角分。

2.畏惧心理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宠着惯着,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心情变得紧张起来,再也不想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因此自我学习的自信心丧失。

3、惰性心理

平时解决问题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需要自己思考的题目却很轻易放弃,看到题目大段文字也是懒得阅读,遇到难懂的题也是不认真阅读,把它归类为是自己不会的题。

三、培养学生有效的审题策略

(一)动口读题,明题意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读题,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特别重要。 尝试“三声”读题法,营造读题乐趣。

1、大声朗读(读准文字,了解具体情境中题目的大意);2、小声细读(注意细化已知条件,可用复述的话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3、无声阅读(要求学生在关键字词下面“用铅笔画”做标记)。此“三声”读题法的要求实际是“一读动口(建立表象),二读动脑(明确问题),三读动手(找关键,作记号)”层次递进的三次读题。这样有名堂的读题方法,学生觉得有意思,愿意读题,既避免了枯燥乏味,又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助理解

     审题是一个收集有效信息,分析信息,理清信息之间关系的过程。而数学语言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觉得生涩难懂,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弱又为审题增加了难度,所以有些题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帮助审题。

(1)折一折

    在解决有关平面图形的问题时,学生动手照着条件做一做,亲身经历整个审题过程,这种直观的审题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如:把1张长方形对折2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又如:把一个长20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学生拿出长方形的纸,动手折一折、想一想,就能较快得出结论。

(2)画一画

    图的力量比文字更简洁有力,有些问题若感到无法下手时,借助图形重新审视往往会很快得出答案。如小明的左边有3个小朋友,右边有5个小朋友,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或者是这样:从左往右数小明排在第3个,从右往左数小明排在第5个,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样的题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想,恐怕很多学生会做错,但只要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问题马上迎刃而解。

(3)演一演

    题目意思是否能弄清楚,往往取决于题目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字句的理解,关键字句弄明白了,题意就一清二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审题的精髓。例如:三个小朋友,每人折了6颗星,一共几颗星?有些孩子就会看到“一共”直接用加法,出现“3+6”的错误。这时让三个学生上台演示,每人手中拿6颗星,学生理解重点词“每人”。一个人6颗星,两个人12颗星,三个人18颗星,大家顿时恍然大悟“每人”的意思,知道正确列式为:6+6+6=18(颗)。我想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三、对比训练,促敏感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多出一些对比练习。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可以设计一组看起来很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孩子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异同点,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引导孩子逐字逐句对比辨别,提高学生的审题敏感性。如:①100元可换()张20元和()张10元。②100元可换()张20元或()张10元。又如:①一年三班有男生 23 人,女生比男生多5人,女生有几人? ②一年三班有男生 23 人,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有几人?一字之差结果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对比练习会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总之,教师应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论是考试,还是平时的练习,审题都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对审题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知和感受,养成了认真独立审题的习惯,并掌握了有效的审题策略,相信学生的审题能力一定能快速提高,进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王小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2021(26):141.

[2]黄玉芬.读题、审题—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