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共情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

赵雯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211800

【摘要】目的:研讨共情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经我院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40例,并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性干预,观察组基于其条件实施共情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项心理指标(SAS与SDS量表)得分以及屈服、回避方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转变应对方式,并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关键词】抑郁症;共情护理;心理状况;应对方式

    受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影响,抑郁症的罹患率逐年增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抗抑郁药物仍是当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但患者普遍不够配合,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故而对于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除积极治疗外,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和指导也至为关键。共情护理是从患者角度出发制定的一种服务策略,在调节患者情绪等方面均有确切作用[2]。鉴于此,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3年6月经我院确诊为抑郁症的40例患者为例,就共情护理模式在该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入我院的40例抑郁症患者参与试验,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由临床确诊,②可进行基本交流,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属于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伴重要脏器功能疾病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精神性疾病者,③有明显自杀倾向者。按随机数表模式划分组别,各20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3~57(37.26±5.78)岁;病程6~24(14.72±3.87)个月。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1~58(37.45±5.83)岁;病程6~25(14.68±4.02)个月。两组间基线信息对比,P>0.05,可做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性干预,简单为患者科普抑郁症知识,适当安抚患者情绪,并做好环境护理、饮食与用药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基于其条件实施共情护理,包括:①由护士长以组长的身份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培训,以熟练掌握抑郁症、共情护理等知识,并于考核通过后上岗。②主动与患者交流,引导患者倾诉内心情感,并做到耐心倾听,尊重、理解患者的想法;通过眼神交流、轻拍手背等方式强化对患者的共情反应。③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感受其情绪及痛苦,并结合患者的倾诉,有针对性地引导患者思考。④安排专员总结患者的心理诉求并向其反馈,明确患者产生共情反应后,耐心为其解答疑虑,引导其多角度认识自身病情,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意识观念。

1.3 评估项目

    在干预前后,分别借助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4]评估两组的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其中SAS、SDS量表得分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呈正向关系;MCMQ量表含面对、屈服和回避3个评分项,得分与该评分项的倾向性呈正向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4.0分析,对计数资料做卡方检验,显示为“%”;对计量资料做t检验,以“±s”显示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间的心理状况评估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间的SAS、SDS量表得分对比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该2项量表得分较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间的心理状况评估情况(±s,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20)

67.89±5.78

43.08±4.13

69.07±8.97

44.23±5.16

对照组(n=20)

68.11±6.05

47.13±4.92

69.82±8.35

51.08±6.42

t

0.170

4.085

0.396

5.389

P

0.865

<0.001

0.692

<0.001

2.2 两组患者间的应对方式评估情况

    两组干预前MCMQ量表各评分项(屈服、回避及面对)得分对比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屈服、回避方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间的应对方式评估情况(±s,分

组别

屈服

回避

面对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20)

22.08±3.28

13.67±2.38

16.03±3.11

9.52±2.45

15.83±3.25

28.43±6.12

对照组(n=20)

21.97±4.01

15.82±2.50

16.07±3.20

12.01±3.31

15.92±3.37

24.08±5.28

t

0.137

4.036

0.058

3.918

0.124

3.487

P

0.890

<0.001

0.953

<0.001

0.901

<0.001

3讨论

抑郁症致因涉及复杂,目前已知神经内分泌、精神应激、心理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一旦患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降低以及焦虑等症状,部分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残与自杀倾向,因此积极的临床治疗和干预至关重要。常规护理虽能够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基本的临床指导和服务,但未能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诉求,干预效果不太理想。

共情护理是一种具备较强人文属性的干预模式,其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想法及精神诉求,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引导。相关研究表明,对抑郁症患者施以共情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整体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此模式干预后SAS、SDS量表得分以及MCMQ量表中的屈服、回避方式得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而MCMQ量表中的面对方式得分较对照组则有明显提高(P均<0.05);说明在抑郁症患者中开展共情护理是一种较可行的干预策略,较常规护理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同时还可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各种问题,提升疾病控制效果。这与上述研究看法也大致吻合。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转变应对方式,并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叶梅青,刘茜,叶翠媚.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2,17(17):55-57.

[2] 祝红霞,宋瑜婷,程媛媛,等. 保护性约束结合共情护理模式用于重症抑郁症住院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1):174-177.

[3] 王丽秋. 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9):1208-1209.

[4] 崔倩,李艳丽,汪丹,等. 基于共情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病情恢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146-147.

[5] 韦宇坚,邓智华,杨润莲.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7):97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