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得成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然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和难点,如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过程中的污染、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数据的质量控制等。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包括质量控制的概念、原则和重要性,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等方面,以期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原则;控制
1引言
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保证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则是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前提和基础。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改善环境污染状况,还可以为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及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备受关注。
2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原则
2.1质量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对环境样品的采样、处理、分析等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取得的结果具有精度、准确性和可靠性,控制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作用是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采样、样品处理、实验分析等步骤都可能会对监测数据产生误差,因此需要采取一些质量控制措施来监督和管理监测过程[1]。
2.2质量控制的原则和重要性
质量控制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准确性:质控样品的分析结果应该趋近于真实值,不应该受到任何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干扰。
(2)可重复性:当环境监测分析被重复进行时,分析结果应该非常接近,即使在不同的实验室,和不同的操作人员下也应该非常接近。
(3)可比性:所有实验结果应该可以进行比较和协调,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期得出的结果应该基本一致。
(4)可靠性:实验结果应该可以被广泛接受,在概率方法和数据处理等领域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排放要求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质量控制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有效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质量控制可以增强实验室的效率,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数据的质量。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3.1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原则
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应遵循这些原则。一是充分了解监测对象和样品的特性,根据样品的特征和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质控方法。二是选择准确度高、可重复性好的质控方法,如标准样品,内标法,加标法等。三是选择可比较性好的质控方法,需要通过质管组织或程序严格监督来调整分析方法或进行外部比对。四是确保质控数据来源准确可靠,数据处理方式和实验数据处理方式相同。五是持续不断的质控监测,随时纠正问题,及时调整分析方法。
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通过加入内部标准物质进行质控。如添加对实验物质无干扰的标准物质或者自行制备标准物质,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加标法:在样品中加入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或标准物质,对样品进行一定的改造,从而得出质量控制数据。平行样品:多次采样,经同样的处理,同样的方法分析一定的样品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判断[2]。得出样品自身的变异和误差,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标准曲线法:建立标准曲线,在样品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测量其对应的信号强度,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污染物浓度。
3.2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
(1)样品采集
首先需要选择样品采集站点,根据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状况、地形地貌来确定采集时间和采集位置。其次,采样方法必须要与分析方法相匹配。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和污染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进行采样。最后,土壤样品的采样点必须准确、代表性和一致,避免在采集过程中造成污染、损失和误差。
(2)样品处理
一是样品处理过程中要控制污染源,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样品的质量。二是沉积物容易杂质较多的问题,需要使用过滤的方式去除悬浮颗粒物,将其制成全水或全酸/全碱样品,以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三是样品的挥发性和溶解度可以通过加热或加入溶剂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提高样品分析灵敏度。
(3)样品保存
首先,采集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和保存。一般原则是在采集后2小时内进入实验室进行处理,有条件时,应在24小时内分析处理。其次,样品保存时,要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和过高的温度,以及可能导致污染的杂物。然后,每批样品均附有标签,清楚注明样品的编号、采样时间、采样位置、采样人员和时间、保存条件等信息。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采集、处理和保存样品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规范样品采样、处理、保存、运输和分析步骤,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3.3分析方法的优化和标准化
首先,分析方法的优化。优化分析方法的目标是减少误差和提高精度,同时还要保证快速和高通量的分析过程。需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需要充分了解分析物的性质和样品矩阵,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和设备,如质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需对于分析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流速、压力等参数进行优化和标准化,以提高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其次,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分析方法的标准化是为了降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确保数据的可比性。需要遵循相关的分析方法标准,如GB/T19498-200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需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范实验流程,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3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得到控制和消除。常用的内部质量控制手段包括:样品质量控制、操作程序质量控制、仪器运行质量控制以及实验员技术操作质量控制等。内部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和压缩分析结果的偏差程度,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实验重复性的标准差,提高实验的精度。
外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与外部国家实验室、自贸区化验室、其他工业企业实验室等实验室,通过同步测定、相互比对和实验员培训等手段,对比样品的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的目标在于通过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实验室分析能力,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同时,外部质量控制可以检测实验室本身分析误差、方法偏差,使实验室有机会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外部质量控制可以对实验室的分析质量进行全面考察,提高实验室科学活动水平。
结束语:
总之,在目前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通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治理。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也能够为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林淮.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3):40-42.
[2]郑静宜.土壤环境监测方法及其质量控制[J].山西化工,2022,42(06):186-187+196.
[3]唐宇.浅析土壤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22,48(0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