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淄博 255000)
摘要:通过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实现生产要素合理分配,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2009—2017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构建以劳动力要素流动引发其它要素流动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模型,对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的机制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要素流入城市通过促进土地要素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鉴于此,要坚持市场主导生产要素配置,政府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倾斜,着力促进以劳动力要素流入农村为起点,要素双向流动的城乡融合体系构建;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家返乡创业,带动工商资本下乡;采取“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吸引人才流入农村,组织公益性技术技能培训;发挥国有投资力量,扶持弱势地区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劳动力要素
一、引言
促进要素资源双向流动,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2022)。在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中,要素流动偏向于单向的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但城乡发展失衡、农村发展落后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破除原有要素流动格局,实现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引导要素流动向农村倾斜,成为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鉴于此,文章试图构建理论模型,探索以劳动力要素流动为总抓手,进而影响其他要素流动的内在逻辑和相关机制,进而构建实证模型加以验证,最后提出以促进劳动力要素由城市流入农村为起点,带动其他要素流动的城乡融合实现路径。
二、数据指标与计量方法选择
(一)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该数据即包括微观农户家庭层面的生产、消费、投资等数据,又包括行政村层面的收支状况、人员流动、生产经营等数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本文主要研究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的相关机制,因此选择以行政村为单位衡量要素流动情况。最终选取2009—2017年农村固定观察点行政村数据,根据所需变量删除空缺值与异常值,最终得到1959个样本数据。
(二)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①农业机械化。文章使用机耕机播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作为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指标。②特色产业。文章将二三产业中某一产业类型收入超过村庄总收入的50%定义为该村庄存在特色产业。产业类型具体包括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餐饮业、服务业。
2.解释变量。劳动力要素流动。①劳动力流出。文章使用总外出劳动力人数作为衡量劳动力流出的衡量指标。②劳动力流入。文章使用总总外来劳动力人数这一指标作为劳动力流入的衡量标准。
3.控制变量。文章使用村庄规模(lnsize)、性别比例(gen)、纯务农人口占比(far)、互联网普及率(net)、政府规模(lngov)、劳动力占比(work)、经济发展水平(lninc)作为文章的控制变量。
(三)模型构建
本文使用非平衡面板数据进一步探索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融合的相关机制,借鉴高晶晶等(2019)学者的相关研究经验,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模型如下:
(1)
式(1)中,为被解释变量,具体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特色产业。为解释变量,具体包括劳动力外流和劳动力内流。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分析
1.劳动力外流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表2第(1)列是劳动力外流对农业机械化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劳动力外流在1%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第(2)列加入控制变量后,劳动力外流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因此,劳动力外流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劳动力内流对产业融合的影响。表2第(3)列是劳动力内流对产业融合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劳动力内流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农村产业融合。第(4)列加入控制变量后,劳动力内流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因此,劳动力内流可以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发展。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变量 | (1) | (2) | (3) | (4) |
mec | mec | ind | ind | |
lnout | 0.037*** | 0.034*** | ||
(0.032) | (0.021) | |||
lnin | 0.025*** | 0.027** | ||
(0.005) | (0.006) | |||
控制变量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Constant | -0.825*** | -1.877*** | 0.627*** | 1.307*** |
(0.222) | (0.580) | (0.022) | (0.149) | |
固定效应 | 是 | 是 | 是 | 是 |
观测值 | 1959 | 1959 | 1959 | 1959 |
0.129 | 0.313 | 0.040 | 0.055 |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庄数据,构建要素资源流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融合的理论模型,并使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等实证模型加以验证,最后根据地区发展程度进行异质性分析,最终得出
农村劳动力要素进入非农部门就业会影响土地资源流转形成土地规模经营,从而提升土地利于效率和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1.要予返乡创业企业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优惠,降低企业家创业成本,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建立农村地区创业风险补偿机制,增强返乡创业者的创业底气,提升创业积极性。2.要采取“大学生村官”、“择优选调”、“三支一扶”等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人才;提高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和政策补助,留住人才;拓展引进人才的晋升渠道和优先发展政策,培养人才。3.弱势地区人才引进困难,生产要素难以流入,要发挥国有投资的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制定以此反向促进人才回流,最终形成要素资源双向流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2-10-16)[2022-11-5].http://www.gov.cn/zhuanti/zggcddescqgdbdh/index.htm.
[2] 高晶晶,彭超,史清华.中国化肥高用量与小农户的施肥行为研究——基于1995~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发现[J].管理世界,2019,35(10):1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