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五中学 516000
摘要: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心育的渗透融合共生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力,让学生能在人生历程中“抬起头”来走路,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其综合能力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活动;心育;自信力
引言
早在古罗马时期教育家普罗塔克就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点燃火种的一种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活力,让教师进入新的、丰富的教育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开放和独立的乐趣。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基于初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倡导课程回归儿童的体验和生活,追求课程的整合,致力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也是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学校都有配备心理健康老师以帮助学生排解舒缓心理,此篇就是笔者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渗透融合共生进行探讨。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且强调自主性,但过多的自主反而使实施者无所适从;它注重综合,但合得太多,而使老师们漫无边际;它注重活动,但动起来太乱,却使学生们摸不着头脑。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不仅要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要兼顾其人文性特点,但在兼顾的同时也要注意界限清晰,不要因为有心育的渗透而把语文课上成了心理健康课。
语文教学形式本来就不只拘泥于课堂,只是因为条件所限而已,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横空出世,又进一步为语文课堂形式呈现多元化打造了平台。语文新课标中对语文活动课的形式也做了阐述“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从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发现了一个现象:随着年级的提高,孩子的年龄逐渐增大,他们的勇气与胆量却越来越小。课堂上活跃的“小麻雀”们消失了,越来越多的“小木钉”(从不发言的孩子)和“低头族”(老师提问时低头)取代了他们,过去热闹的教室逐渐沉寂。这种现象总结起来有三个原因:
一、害怕答错。随着学习内容的难度加深,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难度也逐渐增加,不再是小学时候简单和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他们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回答错误。这使得逐渐懂事和爱面子的孩子很难接受,所以他们干脆不回答,在“少说就是少错,不说就不会错”的原则下保持沉默。
二、担心被嘲笑。当别人给出错误的答案时,总有一些小调皮因为此而哈哈大笑,有的还会说些嘲讽的话语,而这大大挫伤了回答问题的孩子们的自尊心,最后导致他们根本不想回答问题。
三、盲从于环境。有些孩子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怕被别人嘲笑,但他们缺乏主见。需要回答问题时,他们会先观察周围,当有人回答时,他们也会跟着回答。当别人不回答时,他们也就不会主动去回答了。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心理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找到原因并对实际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初中生已基本进入青春期,他们身体的逐渐变化伴随着心理的微妙变化。使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而且他们的情绪也会多变,有时他们情绪低落,有时又会情绪高亢,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数人正在摆脱“年轻人不知道悲伤的滋味”的无知,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从说笑到沉默,呈现出心理上“闭锁”的特点。此时,孩子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特殊时期。为此,我以课堂为阵地,对他们的引导如下:
一、放慢脚步,等待成长。
演讲、背诵、课本剧等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综合实践活动,但经过调查,由于机会有限,学生参与度并不高。即使在初中,他们也因为缺乏经验而不敢尝试。因此,我将综合性活动的难度降低,并给予充分指导。例如综合性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我让学生以活动主题为话题来讨论,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用两三句话谈论他们的方法或者小妙招,每个人都尽可能的参与。然后,让学生综合讨论的内容,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及如何实施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字,然后每个学生都到讲台上读自己的文章。最后,以小组的形式,选择代表进行脱稿演讲。每一步都给予学生指导,希望打破学生对在课堂开口讲话的恐惧,将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放慢速度,给予适当的指导,静待花开,每个学生都可以培养出自信。
二、评价养成,放大肯定。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成绩的评价,并反映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它是基于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有效调节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培养合作精神”。在综合活动中,我放弃了终端评价,选择了过程性评价,抓住了学生的每一点天赋,对学生做出了积极、正面的评价。例如,综合性学习活动“古诗苑漫步”要求学生创作诗歌,并试图找到学生创作中的亮点。即使只是一两个好词,也应该表扬他们。我相信好诗人是可以夸出来的。充满鼓励的话语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很有价值,努力没有白费,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了教师的正确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外,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正确评价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例如,在“文学部落”综合学习活动中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当学生朗诵完诗歌后,让其他学生从各个方面评价其朗诵效果。当一位学生回答了问题后,又另请一位学生对他的回答进行点评,他的答案是否完全正确,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这样一步再一步,在培养学生适当评价他人的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增加自信心,更有勇气在课堂上开口。
三、小组合作,互帮互助。
既然是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参与,但我个人的力量有限,很难关注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选择表达能力强、有自信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就非常必要了,4-6名学生为一组。首先培训小组长,然后让小组长在团队中发挥作用,指出小组成员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小组成员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练习,还可以在组长的指导下继续课后练习。这不仅锻炼了组长的组织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促进了队员们课后的练习效果。
教育的实质是要让每个孩子能抬起头走路。“抬起头”意味着对自己、未来和将要做的事有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时,心中都有很多潜台词——“我能做到”“我一定会实现我的目标”“我会做好”“小挫折对我来说无关紧要”……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他一定会不断进步,成为身心健康的好学生。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好的平台,它是缩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社会距离的最佳途径,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确定主题,到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收集信息,再由心育进一步渗透融合,每一项活动都给学生心灵带来洗礼和能力提升,让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得到令人满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张志利.浅谈怎样“点燃”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之“火”[J].新课程学习(下),2014(01):126.
[3]盛子君.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