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慧娜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病中心重症监护室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的LVEDD、6min行走距离和LVEF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的LVEDD、6min行走距离和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的应用可以加快患者心脏功能的回复,避免心脏二次受损,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心梗介入术后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被人们称为心血管损伤,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骨疼痛,其持久性和剧烈性较强。若患者情绪波动过度,容易发生急性心梗,若没有把握治疗的时间窗,还有可能恶化为心力衰竭,重则可能昏厥[1]。急性心梗患者心脏损伤比较严重,为了促进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地改善,介入治疗被广泛应用,因为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持冠脉的畅通度,且在导丝的作用下加快灌脉的宽度的恢复。但是,介入治疗的周期较长,为避免心脏负荷加重,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无法保持心肌耗氧量,且这一指标还会导致血流速度减缓,容易出现氧气供给失衡的情况,阻碍其心脏恢复[2]。早期康复护理侧重点在于早期和康复,前者对患者的时间窗进行把握,有利于扭转患者的心脏损伤。后者对其心脏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对其心脏血流灌注的维持起到促进作用,且在良好测支循环下对梗死事件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因此,本次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术后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心梗死时间3~15h,平均(9.37±3.59)h。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心梗死时间3~16h,平均(9.47±3.37)h。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相符,生存期不低于6个月,可以正常沟通;排除焦虑抑郁症、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以患者心脏受损的情况为基础指导患者进行四肢活动,规范其饮食,确保其心脏功能快速恢复正常水平。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介入术后24h内。确保患者处于平稳的运转状态,且向病房内转入心梗者,应保持2h一次的频率,调整其体位,指导其进行半卧位训练,抬高其上肢,从15°逐步往45°增加,之后逐步增加抬高时间。

(2)介入术后1~2d。播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身心得到舒缓,经排便对其排便功能进行锻炼,通过手指活动锻炼其精细的动作,通过腰背活动缓解其疼痛感,预防压疮。

(3)介入术后3~4d。若为心梗患者,可协助其下床,让其在床边站立,且站立时间为5min,对于站立功能恢复优良的患者,可保持距离200m,且让患者缓慢行走,指导其规律呼吸,改善其心脏功能。

(4)接入术后4~5d。锻炼患者穿衣、如厕功能,后期有患者自主锻炼,但是注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摔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LVEDD、6min行走距离和LVEF[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分析相关资料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用率(%)、(±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LVEDD、6min行走距离和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LVEDD、6min行走距离和LVEF(±s)

组别

例数

LVEDD(mm)

6min行走距离(m)

LVEF(%)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2

76.72

±4.24

68.36

±3.62

258.69

±12.35

330.21

±15.34

52.58

±5.47

58.41

±2.43

观察组

52

75.80

±3.89

56.13

±3.79

254.80

±11.28

365.25

±14.29

51.72

±5.65

65.37

±3.02

t值

-

0.258

10.362

0.157

8.684

0.376

7.368

P值

-

0.0578

0.000

0.060

0.000

0.061

0.000

3 讨论

急性心梗发病率较高的群体为老年人,但是病情逐步变得年轻化,发病时疼痛感较强,且患者还会产生濒死感,甚至还会表现为神志不清,必须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4]。接传统康复护理侧重于保护患者的心功能,且经制动操作可以避免患者的心脏受损。同时,恢复期间频繁发生便秘和感染的症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早期康复护理以传统康复护理模式为基础,在多种锻炼模式下保护患者的心脏。

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休息时间的高度重视,但是不提倡患者过度休息,因此在患者行介入术后的24h开始调整其体位,且避免其心脏长期处于同一个位置,避免加重其心脏负担。训练患者四周活动对其心脏血流灌注地维持起到促进作用,降低再次心梗发生率。行走和站立功能训练对患者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肌细胞活力,运动耐力较好,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较为明显。因此,护理后观察组的LVEDD、6min行走距离和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早期康复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莉. 早期康复护理服务模式对优化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2,41(35):185-189.

[2]何梅芬.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5):50-52.

[3]陈苏.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9):68-70.

[4]霍红,李冰,牛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早期心脏康复临床效果的分析[J].系统医学,2022,7(1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