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浅论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占克军,  

枞阳中心学校  安徽铜陵  246704

摘  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书法中挖掘德育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人格魅力 谦让 正能量  行为习惯   真善美

先贤曰:笔正须心正,心正须笔正.书法与德育,书艺与人品,密切相关,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必须追求高度的和谐与完美的统一。因此,在书法教学中需要教师深挖其诸多德育因素,积极探索,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最终达到陶冶性情、铸炼品格、启迪思维、培养情操的作用。

一、 走近先贤,赏书法大家之人格魅力。

1、了解书法大家,渗透名族气节。

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书法激发了更多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因此书法教学的任务,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不能局限于教学生写字,还要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书法的历史,学习古今著名书法家的民族节操和爱国主义精神。

    古代很多有名的书法大家,大都是正直廉洁,品德高尚的人。如王羲之开仓赈粮,解民疾苦;岳飞的《满江红》很多人学习传抄,因为字确实好,同时也因为他是民族英雄,人们敬佩他的品格…….臭名昭著的奸相蔡京,字也很好,“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由于他的人品太差,“黜蔡京而进蔡襄之名”。秦桧字也很好,但没有人喜欢和赞扬他的字。他们的书法连同他们的为人一同遭到后人唾弃。学生在学习书法中,既以这些正派书法家的字为学书楷模,又以他们的人格为做人榜样,学习和发扬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久而久之,学生的爱国热情就会在心底生根发芽。

2、品读书法大家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学问都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勤学苦练是通向成功的正道。学习书法同样没有捷径,只有从点画学起,由笔画到结构再到章法,勤学苦练,才能达到心手相应,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书法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精神,历代书法家无不付出艰辛的努力。如东汉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唐代欧阳询也是如此。有一次他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欧阳询一定要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他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书法家刻苦学书的故事是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的上佳素材。通过了解书法家刻苦学书的故事,学生可从中理解只有苦学善学、天天向上、持之以恒,才能逐渐养成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品析汉字,追寻汉字结构中的谦让之美。

  汉字间架结构,具有无以伦比的美感、耐人寻味的情趣,这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小学生以学习楷书为主,教师在教学间架结构时,应该挖掘蕴涵的德育因素,比如:汉字组成中大多为合体字,是由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字,这样,产生了许多的偏旁部首,实际上这些偏旁部首,都是由独体字演化而来,像单立人旁就是变“人”字的捺画为竖画,这样,在组合成其他的合体字时,作为偏旁的单立人旁就占据了次要的位置,学生刚开始书写汉字时,不懂得避让的道理,写得松散。我们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这种“结构上的避让”产生美感,引申到“做人的避让与谦逊”。

    三、精挑细选,让正能量在书写中熠熠生辉。

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多少书法“大家”的经历证明,书法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人格不断提升,心灵不断得到净化的过程。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应着力精选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书法作品的内容,多数是好诗好句、格言警语。人们常见的最喜欢的文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道酬勤”等等。既可以体现书写者的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又可以通过艺术的视觉刺激,潜移默化地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就是一些没有明显教育意义的写山水风景、怀人怀乡等的诗句,也可以让人通过审美起到育德等的作用。

小学生的知识面不宽,理解力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如我们在讲授颜体楷书时,要让学生了解其书法的时代背景和人格魅力,有助于对书法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自己查阅颜真卿的勤学故事,通过同伴交流,产生理解和共鸣,使学生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四、持之以恒,书写中习得积极向上的品质。

 写字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功课,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日复一日临摹字帖,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难以坚持。为了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在上书法课时,特地讲“草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献之为练字,用光十八缸水等轶闻。向学生阐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道理,从而说明毅力、恒心与练字的关系。 

五、人文渗透,在书法教学中感悟“真、善、美”。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处处发现“真、善、美”的存在。首先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写“刃”字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刀上加一点念“刃”呢,在留下足够的时间启发学生思考和回答之后,再进行总结:“刀最锋利的地方在刀刃上,刃字的写法寓意为刀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即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才能使刀锋利无比,作为学生最紧迫和重要的是学好本领,才会使自己成为这刀上的一点,成为好钢,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其次应积级进行书法艺术方面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使学生在书写时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心态、认知、性情、兴趣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再次让学生多读贴、多欣赏书法名家名作,不仅要学生学会欣赏书法作品的外观形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观形态能品味出作品的神采韵致和书法家的精神情感,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这些书法作品的绝妙所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充分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书法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的育人宗旨,使小学生的品行与知识一同成长,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有很大的意义。我们也将在书法教学中一如既往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促使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现代教学》2005第Z2期《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因素》

2、《时代教育》2005年第Z1期《认真写字 踏实做人——书法教育中的德育因素》

3、《吕梁学院学报》2005年第03期《浅谈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

4、《人民教育》1980年01期 秦子卿《略谈中国的书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