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探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探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熊瑞雪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和平中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本文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思路,提出了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希望能够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助力我国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高中生广泛具备了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与目标,可是受学业压力、成长方向、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部分高中生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的变化更是会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因此,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探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确保可以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一、构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氛围环境对高中生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特别是班级内人际关系的处理,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情况将会直接作用于其学习、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进行审视,把握学生在高中阶段频发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致力于构建融洽、愉悦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1]。为此,教师需要深入研读目前的教学政策与相关指导,遵循寓教于乐的理念,科学制定教育方案与活动方案,使学生在卸下心理压力与戒备的同时真正融入集体当中,成为班级的一份子,以此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优化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打造专门的娱乐活动场所和拓展实践场所,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恰当的场所进行压力排解。实践证明,良好学习与生活氛围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醒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并达到积极状态的迁移。

二、打造多元化的教育活动

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元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主动打破课堂与教材的限制,积极联系高中生的具体生活与个人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倾向与社会热点,为学生设计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提高学生兴趣和意识之后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精神的内化[2]

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家访、问卷调查、日常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习惯、情绪状态,并合理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形式作为课后服务或教育活动的形式,如电影、游戏、竞赛等。与此同时,教师要主动更新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注重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新兴方式的应用,使学生成为分析自身特点、解决情绪问题的主体。如此一来,除了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开展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由外至内的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有效转化消极状态。

三、打造多元互动平台

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除了和其成长经历有关,和其家庭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新背景下的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被家长寄予厚望,也是因此,部分家长不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盲目的认为打压式教育、攀比式教育是好的教育,可以督促孩子成才。但是有目共睹的是,高中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极易在家长打压的当下形成反抗心理,与此同时,一味的攀比又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时间一长,就会演变成摆烂、躺平、无所谓等心理[3]。所以,教师有必要打造多元化的互动平台,带动家长一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认知,并确保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大大保障学生的积极状态。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获悉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家长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程度,分析家长是否可以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衡量家长是否具有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以此为依据,发掘出亲子关系不佳的原因。根据具体的资料,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的密切程度,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校参与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具体的高中生心理问题案例让家长清楚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细节与可能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内化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实践证明,这种探索性的合作有助于改进家长一方的教育,特别是现在的高中生家长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新知识、新想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颇高。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密切的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长协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优化以往的家庭氛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密切注意学生的感受,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交流,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家长的关爱与呵护。

四、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健康咨询指导

高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问题,多半是因为自卑,这一内向性情绪极有可能让学生不自觉隐瞒自己的问题甚至病情,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那么,高中教师有必要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健康咨询指导。

一方面,教师要在学校内部设置专门的心理资讯站,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医师和教师,安排定期的专业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私密面谈、线上交流等方式,按照自己比较放松的形式解决心理问题;对于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公众号或日常教育中介绍相似的病情或案例,以此为学生提供自我优化的方案和疏导建议。

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环境中进行细节调控,特别凸显环境中“积极因子”的重要性和多样性。例如,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活动、道具、课程等,这些积极因素的整合可以促使学生发掘抒发自身压力的契机,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品质,进而接触到积极心理学的核心。

五、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反馈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反馈体系是指联系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活动完成度、多方合作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总结结果与成效,然后归纳其中的不足或漏洞[4]。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反馈机制的构建除了要顾及到学生的最终教育成果,还需要结合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效果。

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教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来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一步而言,汇总学生的优势智能进行测试,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优势智能,剖析这些优势智能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益处,如果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换自身的优势智能,学生会交换哪些,等等。以上方式可以驱动学生主动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有助于学生自觉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能够反映出对自身、对集体的态度,有助于从中发掘学生的问题以及已经改进的问题,将其整合起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科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能够为学生营造出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心理辅导环境,可以设计出多方联动的引导方案。从个体的角度分析,积极心理学这一心理健康教育导向的设置,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魏金荣.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3,(09):105-106.

[2]黄晓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 求知导刊,2023,(04):101-103+112.

[3]吴叶艳,王槐晟.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J]. 武夷学院学报,2023,42(01):77-81.

[4]董丽庄. 积极心理学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A].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