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赵鹏宇,张长罡

120113199102071615、120105197309131217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人们日趋重视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地区主要采用传统治理理念和技术,没有深入贯彻生态修复理念,导致水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得不到恢复,难以保证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效果。面对这种情况,要深入创新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理念,积极应用新型生态修复措施,以便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

关键词: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

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河流不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作用,比如起到运输和供水的重要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大量的工业群体和城镇人口的增长,给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地破坏,城市河道的水污染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认识到河道环境治理的重要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河道环境能够得到彻底的改善。

1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意义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污染问题,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功能,通过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吸附、转化和稳定化等作用,从而达到河道水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自然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达到水环境治理的目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1提高水环境质量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增强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河道水体中污染物质的自然降解,从而提高水环境质量。

1.2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起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作用,使受污染的河道水体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

1.3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抗干扰素力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抗干扰素力,使其对外界污染物质和人为干扰的抵抗能力更加强大。

2 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对水环境进行治理的速度上,有些城市存在速度滞后的情况,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当前,一个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就业人员的增加,建筑物的扩建,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水环境在治理上未能跟上发展的速度,因为水环境问题越发突出,进行水环境治理时可能会产生其他的负面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城市水环境黑臭河道返黑臭等。其次,水环境治理在投入上也比较大,修复难度大。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对经济的投入需要很大,并且这种投入的费用比修复所需要和大很多,但投入这么多的资金只能控制对水环境的破坏,不能实现对水环境的修复和治理。只有恢复生态环境的正常活力,才能确保水环境的正常。再次,“水生态共同体”系统思维与行政分区管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从区域整体看,区域上下游本应是自然连接体、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协作体,但由于区域生态特征与自然整体性被行政区划人为分割的现实,不同行政区划在水环境产品与服务一体化供给、水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方面还缺少实际工作。尽管近年来不同地区关于水生态环境治理及风险防范的相关规划相继出台,但区域之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区域间零和博弈仍然是当前流域水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最后,区域内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与政府包揽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当前,区域治理的责任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力量参与不足,制约了非政府社会治理主体的发展壮大。此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导致社会有效监督缺乏,也降低了政府治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3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3.1 人工湿地技术

河流水质要求具有较好地能恢复正常的综合生态利用功能,同时它还要充分实现整个河流的综合生态利用价值和自然环境景观。利用人工蓄水湿地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可以对已被严重破坏的水环境资源进行后期修复。采用人工绿化湿地过滤技术,提高绿化河道的污水净化率及排水处理能力,配以河水垂直直流式人工湿地、淹没式和流动式湿地等多种形式,对湿地底物水体进行分层过滤污水净化,并在人工湿地底部分层进行污水集流,层层过滤净化湿地水体,修复绿化河道。修复河道时,需在上、中、下游各河段设置一定河段长度、数量的河道人工保护湿地。

3.2 生态清淤

现代建筑城市周围充斥着许多工业化的建筑,发达的机械工业、建筑业发展导致大量工业重金属随城市泥沙河道流入城市河流。这类河道重金属气体污染严重的会影响我们河道、河道内所种养的植物、生物,此时我们需要加强治理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及时彻底清理河道淤泥,改变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对这些泥沙地块进行归类分级、分块以及清理等也是可行的。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城区泥沙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如有必要,可考虑采取泥沙填埋和再处理的多种方式,降低泥沙河道土壤中的泥沙重金属,控制泥沙河道以及周围环境,减少河道环境污染。

3.3 雨水管理

雨水资源管理主要是生态河道雨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规划管理生态河道内的水资源时,需要科学的收集处理河道雨水,为了防止雨水所带来的破坏。所以当我们进行治理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状况,合理规划设计河流透水处理装置,结合当地城市行政区域地下管道建设情况,合理规划布设地下管网,将其地下渗透管网、雨水综合处理等综合管网作为河流市政管理的重要调节池,考虑当地植被的综合种植、地面环境绿化等,合理规划设计河流透水处理装置,利用植被种植池排水净化当地雨水。

3.4建设城市湿地

首先,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整治原则,在浅滩、缓坡等河段,通过设置橡胶坝等壅水设施来有效储存天然雨水;在开阔区域建设滞留塘,做好内部水槽等的合理设计和基础配置,并将滞留塘作为城市海绵体和滞蓄洪区,以改变河道淤积、水流与泥沙运动。其次,在湿地、河道两岸的植物配置种植过程中,要充分考察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条件,有效结合经济性和美观性,科学选择最适宜的植被种类来优化植物带,实行生态草沟、防护林、绿地等治理措施,以建成植被缓冲带和雨水滞留槽,从而在增强城市河道景观效果的同时,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最后,科学设置截流措施,将现有自然湿地资源与中上游河水充分融合,以充分发挥湿地储存、净化和调洪的价值优势,从而达到河道污水处理的预期目标。

3.5微孔曝气增氧

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氧气的需求不可或缺,所以通过微孔曝气向水中不断输送空气,提高了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将水体转变为好氧环境。为了能够使得水下的好氧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群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可以建造好氧水体环境,一方面可以提高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藻类生物生长,提升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减少了河道的污染,促进水环境修复。

4结语

河道水环境是地球水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程,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意义。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是全面、复杂地过程,需要根据河道水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对河道进行治理,从而实现河道水环境的良性循环,恢复河道水环境生态系统,从而提升河道水环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彬.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9(10)

[2]屠秉坤姚乾秦.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