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水资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陕西 延安 716100
摘要:县域节水型社会的规范化建设,是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力手段,是推进节水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经济社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将节水理念贯彻下去,才能发展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开创社会发展建设新的局面。本文通过阐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梳理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情况,总结其工作经验和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县域节水型社会应采取的措施,为进一步推动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践思考
引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存的重要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仅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一项战略措施,还是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还是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为每个地区的气候和社会经济特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它们的节水工作的侧重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节水工作中必须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
我国存在一定的水资源问题,例如总量少,人均占有不多,分布比例不均衡等等,这些问题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而要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节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有明文规定,“国家实行节水,实施节水,推广节水新技术,发展节水型工农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倡导全民节水,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
近年来,县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提高县级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了各个省市的管水模式、用水方式、开发利用方式等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和升级,保证了各个省市水资源的充足,从而为各个省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政策和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情况,对有关方针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针对县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情况做好调查,弄清楚周围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为出发点,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定量,找出在水资源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实现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了长期和近期的水资源管理对策;第三,围绕水资源控制与管理这一目标,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要点,进行县级水资源配置、用水定额管理、水价改革、水市场建设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开发与实践。在持续提升水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实现试点县水资源管理上的“城乡一体化、水权清晰、水权分配合理、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节水信息宣传普及”的总体要求。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进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市政府的强力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在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进一步贯彻“节水优先”的政策,县人民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经济结构制度、工程技术制度和行为规范制度,全面开展了节水型社会的创建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主要工作经验
一是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二是制定节约型的规划;三是加快农业节水规划;四是加快产业节水;五是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六是进行节水标杆建设;七是做好节水推广和宣传普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节约用水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成员单位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种以经济手段为主导,推动全社会自觉节约用水的机制,同时也缺乏一套健全的节约用水的制度体系。
(2)需要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需要加强宣传和监督。目前在这一阶段,企业、居民的节水意识还比较薄弱,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监管也比较薄弱,因此,人们的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用水方式粗放,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的农田灌溉技术比较落后,农田水量的测量还停留在原始的测量手段上,沟道用水量利用率不高。由于我国城市给水系统的长期老化和缺乏资金的投入,导致城市给水系统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目前城市给水系统的漏失率高达23.5%,同时,生活节水设备的使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4)虽然对节约用水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是缺少了一个稳定而又行之有效的投资渠道和投入机制,导致水利投资严重不足。一些工业企业因为技术落后,取用水量较大,所以没有足够的资金能力来进行节约用水的技术改造,这就导致了水利设备技术薄弱。
四、未来构建县域节水型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一)大力推进节水型工程建设示范
建设具有领先地位的节水型载体,更能产生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当前,在水利部系统内,正在积极推进“节水型机关”的创建,为整个水利系统和整个社会树立一个“节水型机关”的典范。在此背景下,目前县区的节水型标杆载体的建设比例偏低,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今后,县区将按照“重点突出,导向明显”的原则,以企业、公共机关、和社区等机构为依托,加强节约用水建设,发挥节水型载体标准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强化政府领导,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
想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其基本要求“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落实”是必要的条件。所以,在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政府的领导,形成以政府为主、有关部门为辅、其他方合作协同、推进有效创建的良好工作格局。构建政府、市场、公众三方能够共同参与的节水机制,做好水资源管理的全方位节水建设,为县级节水工作提供高效领导和有力保护。
(三)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问责制度
一是做好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根据省、市、区制订的针对性节水方案,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指标所包含的各项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部门。二是建立县级节水型社会创建目标考核体系,并将其纳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
(四)做好节水建设规范化流程,强化示范引导
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对县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工作进行实地指导,规范县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流程与方法,确保县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对先进县级市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通过经验交流来提高其他县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让县市的达标工作建设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强科技创新
在我国,南部地区多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发源地。在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我国节约用水的科学技术进步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科技与工程管理结合起来,是一项将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向更深层次的重要策略,而加强节水科技创新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推动智慧水务的建设。目前,“智慧水务”平台和“智能感知”生态网正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建设,为全省水利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对智慧水务的建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加速实现区域智慧水务的供水全覆盖。
结语:县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各相关部门要始终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长期坚持下去。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协调,加强对其的监督和指导,始终把节水理念贯彻落实工作当中,贯穿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伏晓娟. 关于加快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J]. 海河水利,2022(1):9-12.
[2]刘丽.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几点体会[J]. 城市周刊,2022(16):94-96.
[3]李涛,吴国银,张艺耀.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效与对策浅析[J]. 中国水利,2022(23):63-64.
作者简介:
毛小明,1973.5.28,男,汉族,陕西甘泉,大学专科。主要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