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课堂识图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农村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课堂识图能力培养研究

韦福线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乡常明小学     553043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比较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图形、图像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与识图能力。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及时理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着重强化他们的识图能力,为他们日后终身学习数学等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农村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课堂识图能力培养研究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识图能力

小学设置数学学科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锻炼抽象和逻辑思维等技能。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的主题图来呈现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的,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应集中性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识图和理解题意,帮助学生快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的目标。

一、培养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课堂识图能力的意义

首先,图形的引入,能使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学生消化和理解比较容易。其次,生动的图像、图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有趣,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交流。最后,识图教学符合当前教学改革要求,也是当代小学数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强化小学生识图意识,提升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

二、农村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课堂识图能力培养研究

(一)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对知识的灌输。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知道了已知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就学习到了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才能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多与少”的相关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中体育课上的不同项目。在踢毽子比赛中,有两个团队进行比赛,第一组团队的成员为小刘、小红、小芳,第二组团队成员为小王、小李、小张,他们踢毽子的结果为:小刘八个、小红五个、小芳四个、小王六个、小李九个、小张三个。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下面问题:第一组团队与第二组团队踢毽子的总数相比,哪个团队较多?小刘与小红踢毽子的总数,比小丽多几个?这次参加踢毽子的人数共几人?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找出相关已知条件,并最终算出答案。通过以上的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故事作为引导,强化学生的读图兴趣

之所以中低年级小学生会对某类事物充满好奇感,做到集中性地钻研和学习,根源就是他们对其有着较强的关注度和兴趣。同理,如若说他们对各类图形充满兴趣,就会自主钻研。至于怎样强化低年级小学生的读图兴趣,要兼顾以下细节:

首先,故事引图。小学生普遍热衷于听一些童话故事或是观看一些色彩绚烂的图片,所以说,教师可以在引入图画之前,先简单的诉说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保障学生的读图和识图兴趣。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零的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有趣的图片,即有四只小花猫各自拿着3、2、1、0颗小饼干,四只小花猫同时去接住小朋友投递的小饼干,因为它们各自的灵敏度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小饼干数量各异,那么他们现在各自手中的小饼干数目是多少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读图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其次,动态播放和静态图片相融合。当静态图片出现频繁的时候,学生的探索兴趣会慢慢降低,不足以完善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还可以考虑融入动态的画面,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具体方式就是将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画面融合起来。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减法”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让教材中的静态图片动起来,其间先让10个学生站起来,再分别念出3、5、7个小学生的名字,被点到名的学生坐下,随后令其余学生计算还站着同学的数量。在这样宽泛且动态化的情境引导下,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更加集中,能够及时解答教师阐述的问题,相比传统的静态图片教学,有更加富有实效性。

(三)结合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

学生通过训练来掌握数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利用各种运算方法得到运算结果,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感悟,被称为数感。学生在具有数感以后,可以有效地对具体生活中的场景进行一定的数量分析,并将与数量有关的事物进行联系,找到其中的关联。并进行计算解答,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1-5数字的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在大教室中让学生分别坐在不同的座位上,然后让几位小学生在讲台上跳舞。并询问每排的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坐在第一排的小学生会回答“讲台上有人在跳舞”,第二排的学生会说“有三个小朋友在跳舞”,而第三排的会说“我看见三个小朋友在跳舞,一个在拉琴。”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给出的详细答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他们细心观察的态度给予肯定。由于每排学生看到的事物都不同,因此会产生数与数、数量之间的变化,然后教师给出数的概念。由于教师采取了情景图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渴望在以后的时间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中去。教师的这种方法,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既可以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培养学生数学识图的基本功,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腻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实时性把握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基于他们的认知基础、既有经验等,营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持续优化图形教学的流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的学习,并培养识图能力和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蔡凤梅.小学生数学识图、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J].教学与管理,2020(29):57-59.

[2]张菁.试论如何在数学课堂习题设计中培养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J].新课程,2021(2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