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中医医院 四川内江 642450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能从源头上解决病痛,今天向大家科普的是关于“针灸”的一些知识。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针灸的概述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两者其实不是同一种疗法,针疗产生的是物理作用,艾灸是物理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针”即针刺,是把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辩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
“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具有治疗范围适应症广、无痛、 安全、疗效好、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优点。
2、针灸疗法的特点
针灸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宝贵的医疗方法,不用吃药,只是诊断出病因,辨别清楚疾病的性质,做出诊断后,再根据相应的配穴处方用针刺入,以刺激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者用火的温热刺激身体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疗法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比如支气管哮喘、面瘫、便秘、鼻窦炎、偏头痛、痛经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显著,副作用没有或极少;治疗费用经济,还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艾灸疗法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通经脉、驱散寒邪等作用,可以健身、防病、治病。
3、穴位
针灸发挥作用离不开穴位。穴位的起源据推论是我们祖先在寻找痛点刺灸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体表压痛点同躯体或内脏有特定联系,从而形成穴位的基本概念。 穴位可以反映机体的功能状态、疾病病理,且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功效,所以穴位是针灸治疗的首要基础。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穴位: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神阙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汇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2、针灸的适应症及方法
适应症:比如中风、脑动脉硬化症、头晕、小儿麻痹、失眠、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腰椎肥大、腰痛、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便秘、腹泻、胃痛、呃逆、尿滁留、月经不调、痛经、落枕、湿疹、皮肤瘙痒、牙痛、慢性鼻炎等各种急慢性疾病。
主要的针灸方法: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及其他刺法(如穴位指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三棱针刺法、声电波电针法、耳针法等)。
3、针灸的禁忌症
针法的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大怒、大惊、过劳、过渴、醉酒等禁针。
灸法的禁忌:头部不宜多灸;心脏部位、大动脉处、静脉血管处等不宜施灸;月经期、妊娠期妇女的少腹部、腰骶部等不宜灸;高热、吐血、结核等疾病不能灸;像石门、阳池、人迎等穴位也不宜施灸。
4、针灸的功效
疏通经络: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为,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疾病发生时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是通过改善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调和阴阳的。
扶正祛邪: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镇痛是针灸疗法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另外针灸对调节内脏功能活动及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也很突出。针灸在抢救一些昏迷、痉挛等突发情况中见效也是比较快的。
5、针灸注意事项
一是针刺治疗前应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二是所用针具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也可采用一次性针具;三是对于容易晕针的患者,事先应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四是对身体虚弱的患者,针刺手法不宜过强,尽量要让患者采取卧位;五是对于刚参加完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者,应该让其休息片刻后再进行针刺;六是胸背部、肾区等重要脏器所在部位,不宜直刺、深刺;有大血管走行的部位,针刺时应避开血管进行斜刺;七是对于尿潴留的患者,针刺腹部时要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及深度,以免伤及到膀胱;八是针刺眼区穴位、颈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位,以及背部的腧穴,一定要注意掌握好角度、动作幅度不要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