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新冠肺炎主题”复习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3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新冠肺炎主题”复习教学为例

朱素娟

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353100

摘要 以新冠肺炎为主线,通过制定单元设计思路、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过程设计及单元学习作业设计等,建构病毒-检测-防治的主题单元教学,以促进高中生物学主题单元教学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发挥生物学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主题单元教学 课例研究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者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主题单元教学是指将学习内容整合为具有一定主题、结构化的学习单元,强调“核心素养、科学认知、学以致用”三个维度分析、梳理,把教学内容根据生物学科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认知顺序,将三个维度有机融合学习内容,形成学习单元[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传染病与防治”模块和“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模块的开设建议中,均增加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时俱进性,密切联系社会民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将所学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起来的教学理念[3]。本文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以新型冠病毒肺炎为情境开展开展主题单元复习教学,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关键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逐渐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1.单元设计思路

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从问题解决的角度,从迁移应用的角度,从素养培养的角度,将“新冠肺炎”单元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9个方面14个事实性知识进行单元教学(图1),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1661827863084图1 “新冠肺炎”单元概念图

2.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复习学习内容在必修1、2及选择性必修1、2、3学习之后,对病毒的相关知识并不陌生,因此以“新冠肺炎”为主线,结合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学业要求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如下的学习目标:

(1)从细胞代谢、分子组成、遗传和变异等方面,解释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的繁殖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分析比较几种病毒在宿主细胞中不同复制过程。

(2)基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通过实验探究、模型建构、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新冠肺炎常用的检测方法,并比较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几种常见PCR对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意义。

(3)从病毒的传播与进化角度,结合个人免疫接种的经历,探讨几种常见疫苗的价值,了解新冠疫苗不同的技术路线的含义及临床应用,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防控并重”的观念。

3.单元学习过程设计

单元学习过程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强调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整体规划,包括情境创设、知识框架建构、素养发展规划、学习方式选择及评价量表设计等部分。单元学习任务是实现单元学习目标的载体,教师依据学情设计任务,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达成预期目标。“新冠肺炎”单元学习过程任务整体安排见表1及“新冠肺炎”单元学习过程的评价量表见表2。

表1“新冠肺炎”单元学习过程任务的整体安排

学习任务

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素养发展规划

病毒

1课时

从细胞代谢、分子组成、遗传和变异等方面,解释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的繁殖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分析比较几种病毒在宿主细胞中不同复制过程。

①比较新冠病毒和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②分析新冠病毒比T2噬菌体变异性更大的原因③T2噬菌体是专一侵染大肠杆菌的病毒,用同位素标记方法,写出实验思路④尝试设计实验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

通过阅读教材,能运用结构功能观解释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从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成分、遗传物质、变异类型、增殖过程、分类、应用等方面梳理病毒的知识框架。

通过自主推理思考,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概况的科学思维;结合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检测

2课时

基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通过实验探究、模型建构、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新冠肺炎常用的检测方法,并比较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几种常见PCR对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意义。

①免疫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类型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如何协调配合调节机体稳态③利用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抗原-抗体杂交原理检测病原体④利用基因工程或其他方法获得病原体抗原,利用抗原-抗体杂交原理检测病人体液中的抗体⑤比较几种PCR,分析荧光RTPCR技术检测原理。

通过阅读教材,能运用图示、表格和模型等方法比较分析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维持机体稳态的的机制;从生物工程技术如基因工程角度分析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的优劣,分析目前常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原理。

通过查阅资料,能运用稳态与平衡观说明稳态维持和调节机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防治

2课时

从病毒的传播与进化角度,结合个人免疫接种的经历,探讨几种常见疫苗的价值,了解新冠疫苗不同的技术路线的含义及临床应用,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防控并重”的观念。

①疫苗的基本原理②比较几种常见疫苗的作用原理及技术路线③新冠疫苗研发的现状④新冠疫苗的临床应用。

通过阅读教材,能运用图示、表格和模型等方法比较分析几种常见疫苗的作用原理及技术路线,驳斥谣言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层层递进,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通过阅读材料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建构单元主题知识框架、思维导图,促进必备品格的综合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

表2“新冠肺炎”单元学习过程的评价量表[4]

核心素养

评价目标

评价标准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生命观念

诊断学生对结构功能观、稳态平衡观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

能否从结构功能观分析病毒表面特异性蛋白结构决定了其感染的对象;稳态平衡观分析人体免疫调节机制。




科学思维

诊断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概况的科学思维

能否说出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检测新冠肺炎;基于事实与证据,比较不同类型疫苗的优劣。




科学探究

诊断学生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的能力

能否通过不同材料建构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模型;通过实验探究病毒变异后疫苗的有效性降低原因。




社会责任

诊断学生具备驳斥谣言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能力

能否积极参与宣传疫苗接种;继承发扬抗疫英雄的奉献精神。




总分

(学生自评分+学生互评分+教师评价分)/3

4.单元学习过程作业设计案例

作业题例: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目前常用荧光RTPCR技术进行检测(如图2,方法是取被检测者的mRNA在试剂盒中逆转录出cDNA,并大量扩增,同时利用盒中荧光标记的新冠病毒核酸探针来检测PCR产物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的cDNA,在检测过程中,随着PCR的进行,反应产物不断累积,杂交双链荧光信号的强度也等比例增加,可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监测产物量的变化,从而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图(如图3)。理论上,有荧光标记的杂交双链出现,则说明检测结果呈阳性,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要达到或超过阈值时才确诊。

(1)从理论上推测,PCR扩增一个目的基因至第六轮循环结束,共记录到_______个荧光信号,第六轮循环将消耗________个引物。

fb94017c709bb356141663d3cfc484931655176901946(1)

2 荧光RTPCR技术检测 图3 荧光扩增曲线图

(2)2平台期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t值指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Ct值越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甲、乙两个待检样本,检测时都出现了上述形态的曲线(图3),但甲的a点比乙的a点明显左移,请给这种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试剂盒合格且正常,操作过程规范且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些人进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但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出处】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教师教学用书P185-186,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人员在普通PCR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改造,开发许多适用于不同研究目的的PCR,如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不仅实现了对模板的定量,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靠性更好、自动化程度高和无污染的特点,使得荧光定量 PCR 逐渐取代常规 PCR。反应中带有荧光标记的PCR引物,从而通过荧光监测每次PCR循环后扩增所得的产物的量。

【设计意图】

传统的PCR进行检测时,扩增反应后需要进行染色处理及电泳分离,并且只能作定性分析,不能准确定量,易造成污染出现假阳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新冠疫情真实情境分析RT-PCR技术,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和传统的PCR进行比较和权衡,感悟到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魅力和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志向。

【检测目标】

学业水平四要求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能以生命观念为指导,解释生命现象,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在实践活动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道题具一定的综合性,面对新冠疫情热点问题与生物工程技术密切相关,在传统PCR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展开讨论,感受到社会需求对技术创新有推动作用。

【学生部分作业展示】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单元主题教学可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学生能系统分析病毒的病毒的组成、生活方式、分类、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的类型、核酸检测、抗体检测、PCR、利用疫苗与抗体进行防治的内在联系,能从结构功能观分析病毒表面特异性蛋白结构决定了其感染的对象,能运用稳态平衡观分析人体免疫调节机制,明白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检测新冠肺炎,并积极参与宣传疫苗接种,继承发扬抗疫英雄的奉献精神。教师依据学情进行“新冠肺炎”单元学习过程任务的整体安排和单元学习过程的评价量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达成预期目标,大多数同学能以新冠肺炎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图4),对重要概念进行深度理解,在已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图4 “新冠肺炎”为主题思维导图IMG_256

5.单元教学反思

主题单元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以新冠肺炎为主线,建构病毒-检测-防治的主题单元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科学地构建病毒、传染病、传播过程、预防机理、预防措施等生物学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发挥生物学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25-32.

[2]黄婧怡,唐倩.深度学习视域下概念为本的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21(12):29-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吕甜甜.以“新冠肺炎疫情”为情境的校本课程的开发[J].中学生物教学,2021(10):27-29.

课题项目:2021年度南平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显隐性资源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NJYKT2021-008

作者简介:朱素娟南平市名师,中学高级教师,硕士学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