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常见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常见问题探讨

陈银

重庆清源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在机构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促进作用日渐明显,一份优质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不仅能够确保实验室分析数据的“真准全”,还能促进监测机构内部工作质效的提升,从而促进机构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若要编制系统、规范、完整和准确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需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按照机构实际情况和相关体系文件的要求,使其覆盖机构所有部门、所有活动和所有职能,最终实现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引言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及时发现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和污染问题,为后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提供依据;二是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与绿色经济的协调性发展,避免用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及污染;三是生态环境监测有助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污染预防机制,很多的生态环境破坏及污染行为可以从源头上防控。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认真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至关重要,务必给予高度的重视。考虑到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还有待提升,应多措并举,切实发挥好各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究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对策十分必要,本文对此作如下分析论述。

1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常见问题探讨

1.1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信息不全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常见问题有:没有为对结果有影响的关键设备制定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信息不全等。通常来说,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应当包含适用范围、制定依据、核查的环境要求、核查使用的设备和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核查标准、核查内容、频次、步骤、判定准则、结果评价和结论及相关记录表格等。部分实验室制定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未包含判定准则要求,导致即使做了期间核查,其结果也无法有效利用;或者缺乏相应的期间核查记录表格,导致实施过程无相应的载体进行记录。

1.2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开展不深

有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部分人员甚至中层管理者认为,质量管理工作与自身工作关联不大,质量管理意识不够,对待工作持应付了事的态度,不能做到脚踏实地。在工作中只求形式,具体制度和文件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注重时效性,未注重质量。目前,部分工作人员并不是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对从事的工作缺乏专业层面的深度认识,缺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这项工作中,技术人员非常重要,技术人员的质量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1.3质量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涉及的环节和专业知识较多,导致监测工作的质量容易受到影响。生态环境监测主要涉及七个环节,即监测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运输、样品保管、样品测试、数据记录、数据传输及分析、报告归档保存。如果任意一个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则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监测的最终质量,难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治理提供依据。目前来看,较多的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各部门间的协同管理水平不足,缺乏可靠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障能力。

2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设施和环境

规范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可降低检测过程受客观条件影响程度,从而保障环境监测结果准确有效。如果新项目检测标准方法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应根据检测标准中环境条件相关条款对配置或改造实验室环境,必要时应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以监控环境条件满足检测标准方法要求,从而有效控制环境变化或交叉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风险。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应根据现场工作需要确认安全条件并配备防护设备设施。

2.2仪器设备方面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掌握仪器的实际工作状态,明确其是否可稳定工作。在进行安装调试的过程中如果是以计量器具为主,不仅要进行校准,还需要明确校准结果,从而使计量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通用要求规定,应对监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有影响或计量溯源性有要求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所以年度质量管理计划中应包含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计划。为保持设备的可信度,应对不太稳定、使用频率高、使用条件恶劣、容易产生漂移、因出现过载可能造成损坏的、能力验证结果有问题、对检测数据有疑问、单纯校准不能保证在有效期内正确可靠的仪器设备,制定仪器设备的年度期间核查计划。通用要求还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故质量管理计划中还应包括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同时明确核查名称、核查理由、核查方式等基本信息。

2.3提高质量保障能力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中所存在的质量保障能力不足这一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加以提高,全程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为达成这一目标,可以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职能部门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善于整合优势力量,共同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障能力,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始终在可控状态。第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对专业方面、技术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应该认真做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宣传,帮助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用专业技术优势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水平,同时可以确保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更加严谨与认真。第三,为有效保障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应该切实发挥人才方面的优势,由专业人员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达成这一目标,应重视内部培训教育,对参与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进行理论教育,开展实践演练,在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中提升专业水平,避免生态环境监测中出现人为方面的误差。

2.4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强化监督,严格落实

对机构内部反复出现的问题,应制定务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同时加强监督,真正让措施“落地、落实”,杜绝问题重复出现。首先,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使制度更加系统准确,弥补传统制度存在的漏洞;其次,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工作更有效率。

结语

技术管理是检验检测机构的主线,而质量管理是技术管理的保证,只有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出具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对提高机构质量管理水平,规范日常运行和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具有参考意义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S].2017,14.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的通知:国市监检测[2018]245号[S].2018,8.

[3]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档案管理规范生态环境监测:HJ8.2-2020[S].2020,16.

[4]单垚森.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J].冶金管理,2021(21):171-172.

[5]潘正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J].化工管理,2022(1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