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王登登  

临沂市水务集团城区供水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电力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复杂性高、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其施工质量受施工工艺、环境、材料、设备、人员及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因素贯穿电力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因此应强化对施工全过程、全要素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从而确保电力工程能够如期高效安全地交付使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引言

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时,工程管理水平不仅会对施工效率、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间接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加强工程管理,做好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要深刻认识到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分析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通过加强施工进度管理、严格把控施工成本、加大施工安全管理力度等措施全面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电力工程的综合效益,促进电力工程持续发展。

1电力工程管理现状

相比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电力产业整体起步较晚,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中,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电力工程管理制度与电力监管体系。很多电力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频繁会出现施工建设与管理环节脱节的问题,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相关监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难以给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现阶段,部分工程企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结合当前智能化监测设备不断优化自身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逐渐搭建起以“建管合一”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但在实际监管工作落实中,仍然存在着部分企业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部分电力工程企业多是由于自身涵盖范畴较为广泛,在实际调整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受制于调整难度过大而放弃整改。通常情况下,这种企业会采用三方管理模式,其中,业主作为施工项目的主体,与设计方、供应方以及承包方分别签订项目开发合同,确认基本协议后,会寻找专门监理企业对整个工程项目建筑施工环节进行监管。这种看似层层管理的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的质量与整体水平,但是仍然暴露出十分明显的弊端急需进一步优化整改。

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2.1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

进行电力工程管理时,需要将安全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执行到位,并加大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检查力度,切实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确保各项施工任务安全有序进行。具体来说,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企业需要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专业人员全面详细阐述施工方案、施工流程、施工技术、施工要点、施工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清楚掌握,减少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②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操作要领,提高施工作业的规范性,预防控制安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监理管理模式

在我国当前电力工程管理中,企业通常会在构建完成自建模式后,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监理管理模式来实现对运作体系的完善。相比较而言,监理管理模式关注的重点在对电力企业以及承包商的管理。因此,在为这一工程项目制定最初的方案时,必须对签订合同以及施工细则进行详细透彻的分析,确保所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际实施中能发挥预期的效果。此外,针对管理方案,监管企业为提高其可行性,通常会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相应的预测试,这不仅可以完善这一管理制度,同样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监管漏洞并得到有效解决,最大限度保障实际管理水平。这种管理模式下,监理工作人员作为第三方,需要更多的依赖管理者和工程对接方的力量,这很容易导致在实际方案执行中,出现不匹配、难以落实、时效性差等诸多问题,这将会给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3将质量终身责任制贯穿施工管理全过程

电力工程每道工序、每个分项工程的完成、质量控制及验收都是由不同的人员完成,不同层级的人员其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质量控制成效。为此需要建立起质量终身责任制,按照责任目标将质量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头上,这样一方面可强化质量管理的落实效果,另一方面可分解管理压力,还能提升质量控制效率。电力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目标,并结合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将质量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将每项工作、每道工序的质量责任以及验收责任逐级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头上,同时要创建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及验收工作人员台账,一旦发现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处理,直至验收通过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另外为激发全体人员质量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奖惩机制的运用,借助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来强化他们的质量责任意识,确保电力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实现理想的综合效益。

2.4细化电力工程管理质控制度

管理制度内容的细化处理,是当前提升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实效性的关键途径。一方面,制度具备约束性,可以对相关人员的工程建设行为起到改进、督促作用。另一方面,制度拥有导向性,能引导管理者、施工员、安装员、技术员等人员有秩序的实施工程建设任务,不因缺乏重要指引,而遭受无效管理风险。在对现有工程管理制度加以完善时,需要判定制度内容与工况实际条件的匹配度,最为关键的是要明确管理阶层各人员的责任制度。另外,在制度编制中,还应当涵盖事故调查制度、安全监护制度、安全用电与设备管理制度等多项带有规定细节的相关制度。制度作为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求电力工程施工方,围绕现有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以及管理内容,提出贴合现实场景的制度内容。如某施工方在承包电力工程后,主张以信息化管理平台执行管理任务,此时理应为其出具责任管理制度,要求负责管理系统操作的人员,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不可出现离岗或者缺席情况,否则需要对其给予处罚,避免因错过工程建设活动监管内容,致使工程管理工作未能达到既定质量要求。

2.5优化电力施工环境

建设电力工程时,应注重控制工程的环境,并严格管控周围的环境,避免给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若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与气象局合作,成立专门的气象部门,精确预报电力建设环境,从而为工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供相应保证。开展现场作业前,应检测现场的环保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安全风险。若工地上有坑、沟,应安装相关的警告标识以防止人员坠落。电气设备应有带电的标识,避免工人误触。工地的建筑电气设备应有牢固的堆叠,避免发生坍塌造成的安全隐患。另外,针对其他安全隐患,也要展开适当的处置,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而在电力工程建设蓬勃兴起的今天。为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各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想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要求管理者必须不断更新管理思想、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充分汇集各方力量建立起完备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池秀红.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2):32.

[2]胡会永.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J].电力设备管理,2020(12):135.

[3]李茜.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电站系统工程,2020(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