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教学模式对高中健美操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学、练、赛”教学模式对高中健美操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周萍萍

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0

摘  要

“学、练、赛”教学模式在我国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贯彻落实《指导纲要》中指导思想要求的更新教学观念,即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建构课程有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改变以往体育课堂中只有部分课上有“赛”的现状,在未来的体育课堂中应该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练以及课上的比赛三个方面一体化呈现[2]。因此,本研究“学、练、赛”教学模式概念为:“‘学、练、赛’教学模式在贯彻‘教会、勤练、常赛’的教改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以比赛为主题的单元(模块)相关内容教学的体育教学程序。”将技能比赛作为载体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利用竞赛激趣的特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强化技能知识与运用能力,培养自主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习惯,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打好基础。[3]

关键词:“学、练、赛”   教学模式   健美操

1.研究目的

本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学、练、赛”教学模式对高中健美操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

3.2.1专家访谈法

通过专家访谈,确定测试指标及实验方案,做到科学合理控制实验影响因素。

3.2.2实验法

实验选取:高二年级两个班级在那女比例、人数相等的班级进行。实验时间:2022年9月10日-11月10日,8周,16课时。实验指标:经过专家访谈选取国家体制监测中5个指标: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1000米,仰卧起坐,实验前后分组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以供论文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于健美操选修课的反馈

3.2.1健美操选修课的课程安排与设计

教学内容:1.身体形态训练;2.基本手型训练;3.基本步伐训练;4.健美操套路动作学习;5.音乐剪辑课程;6.创编知识课程;7.分组创编探究课程;8.教学比赛;9.专项力量课程(上肢力量、核心力量、下肢爆发力);10.柔韧训练:上肢肩带柔韧、下肢柔韧。11.专项体能训练。

教学模式:实验组在16周的教学内容中,将“学、练、赛”融入到课程中,并设置专门的比赛单元,充分评价学生的技战术的掌握情况。

3.2.2健美操选修课的效果与评价

为进一步落实课程的可行性,开设课程前学校进行了课程实验,抽取高二8班为实验班,11班为对照班,各45人,共90人。实验班开始健身健美操课程,对照班开设常规体育课程。两个班级人数相等,男女比例相同,能最大程度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周期为8周,16次课时。在实验前后进行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结果对可行性提供依据。实验选取体重、体脂率、50米、800/1000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及立定跳远为测试指标,从体脂、爆发力、柔韧度及核心力量四个维度测试。

表1  9月份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项目测试结果对比

测试指标

实验组M±SD

对照组M±SD

T

P

体重

58.25±6.92

57.26±4.48

0.712

>0.05

体脂率(%)

21.45±2.83

21.13±1.68

0.840

>0.05

50米

8.99±1.1

8.89±1.01

1.11

>0.05

仰卧起坐

32±7

33±6

1.05

>0.05

坐位体前屈

14.7±1.2

15.1±1.3

1.06

>0.05

立定跳远

168.4±15.8

165.7±15.1

1.84

>0.05

800米(女)N=28

241.19± 55.92

243.21±54.21

1.04

>0.05

1000米(男)N=17

266.93± 71.74

265.81± 69.34

1.02

>0.05

注: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差异性非常,同下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5个项目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将各项目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P>0.05,差异不显著,即认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即可以作为实验对象。

表2  11月份实验组与对照组4个体能项目测试结果对比

测试指标

实验组M±SD

对照组M±SD

T

P

体重

58.54±6.91

57.43±4.51

-0.736

>0.05

体脂率(%)

19.87±2.45

21.55±2.83

2.468

<0.05

50米

8.71±1.02

8.68±1.06

1.08

>0.05

仰卧起坐

41±7.1

35±7.6

4.56

<0.01

坐位体前屈

19.65±0.89

15.65±0.34

3.75

<0.01

立定跳远

176.32±15.4

169.28±15.2

5.98

<0.01

800米(女)N=28

220.58± 56.16

239.21±53.98

3.56

<0.01

1000米(男)N=17

259.93± 68.74

260.81± 69.17

1.12

>0.05

经过8周16次健美操选修课,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国家体质监测的4个项目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从体重和体脂率分析,学生的体脂率明显下降,实验组的体重有所增加,身体的肌肉重量增加,脂肪率下降,身体形态趋于匀称,有形态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脂率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体脂率没有明显变化。

50米项目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P>0.05,提高不明显,说明健身健美操项目对爆发力项目提高不明显。800米测试成绩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女高中生健美操课程效果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1000米测试结果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高中生健美操课程效果显著不显著,由此可见,女学生更喜欢健美操,而男学生的兴趣欠缺。在健美操的教学内容中会经常做柔韧、腰腹力量及下肢力量的训练,因此在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的测试结果对比发现,有显著性差异。

有数据分析和访谈得出:1.女学生对健美操学习参与度高于男学生,上课不敢表现,持续性差,因此对男生的1000米提高不明显;2.健美操课对于50米提高不明显;3.健美操课程对国家体质监测大部分项目上呈正相关,因此,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健美操的教学内容包括柔韧、腰腹力量、上下肢动作及力量的训练,因此对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800米的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有正相关。

4.1.2 8周16次健美操课,实验组体脂率下降,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

4.1.3女学生对健美操课的参与度高,较男学生在指标上有更为明显的变化。

4.1.4学校可以开设健美操选修课,并形成稳定的课程体系。

4.2建议

4.2.1健美操对于50米没有显著性改变,建议在健美操课中增加一些爆发力素质练习。

4.2.2女生对健美操的参与度远高于男生,建议男女生根据不同性别分开开设,男生以力量性为主,女生以表演性为主。

4.2.3贯彻落实“学、练、赛、评”四个教学环节,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亓秀芝.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4):88-90.

[3]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