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筑博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合应用,还要强化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章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分析,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理念;建设理念;城市建设
引言
城市内水资源的状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期间的重点所在,因此要维持城市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效果的城市建设模式,达成基于源头对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进行解决与优化。海绵城市是当前积极顺应自然,并且促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影响发展模式之一,合理的应用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对当前水资源利用方式有效改变的重要模式之一,一定程度上可以更积极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1海绵城市内涵与核心作用
一是转变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思路,严格按“渗、滞、蓄、净、用、排”要求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综合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以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问题;二是全面落实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或修复工作,对于城市内为未破坏的河流、湖泊以及湿地等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予以保护,同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修复已经被破坏的城市水生态系统。新时代城市发展逐渐认识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技术进步与城市化率基本处于同步状态时,城市化不一定会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但是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边际生态环境治理成本远高于技术水平提高后的边际成本,因此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海绵城市内涵分析可得,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工作并非单纯地改变城市排水模式,而是构建可持续的、健康的水循环系统。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相比,“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采取的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将“河流”“湖泊”“湿地”等打造为“海绵体”,对城市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构建“慢排缓释”“源头分散”的排水体系,由此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水平,保证城市水安全,有效解决水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
2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现状
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缺乏内涝防治体系,主要采取地下渠道排水,是没有系统考虑雨水的存储问题。一般认为,应尽快将雨水汇集到城区以外的河道中,避免城区内涝的产生。然而,由于人类交通日益发达,硬化路面逐渐增多,给市政排水管道增加了压力,也加重了负担。目前,我国已有数十个海绵城市试点。经过多年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市场上海绵城市设施材料种类差异化较大,当设计完方案选购材料的时候,这也是一大难题。目前市场上海绵设施和材料种类繁多,质量不一,如果材料的选择与方案不契合,也会导致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例如多孔轻质的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水性、保水性、透气性等特点。作为环境负荷减压型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具有吸声降噪、抗洪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而较为常见的还有透水沥青,属于半透水类型,能够有效降低车辆高速行驶的噪音。如果在需要铺设透水混凝土的路面铺设了透水沥青,那么会导致铺设路面上方的雨水不能够及时渗入地面,路面积水严重,严重影响交通出行,还会导致下游蓄水装置无法收集设计的雨水量从而达不到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的要求。近年来,海绵城市的建设陆续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展开。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也因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地理条件和不同地区水环境差异较大而有所不同。比如,降雨量小、蒸发量大的北方和西部地区,如何有效回收雨水,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如何治理消减径流洪峰和水污染,是南方城市降雨量大、雨水资源丰富、汛期易出现城市内涝的重点。
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3.1项目规划与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的整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规划等方面要重视,结合当地的水文地理环境等因素和实际情况,满足渗水,蓄水,用水,排水,进水的要求;要基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综合的考虑;于规划目标的设置基础之上,在不同的指标中进行合理的选取,当作具体的规划控制目标。例如径流的总量,径流污染,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等。对于透水路面,不能仅停留于面层的施工,要综合考虑基层底基层的透水性能,结合城市发展指南和不同省区市的相应规范和标准为基础,实现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真正落到实处目标的达成。其次,于新建设项目和原有基础设施的配合衔接基础之上,严格把控,之后于云平台上传相应的模型和数据供参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与修正,避免后续的设计变更,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浪费。由此,就需要重视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各方所提出的要求展开综合的分析,并做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实现设计前期的合理控制。不难看出,这也是动态反馈的过程,要重视动态的修正与优化。
3.2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引导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有序开展
标准化是提高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水平和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而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体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发展提供标准化指引。该技术标准体系应遵循立足当前、兼顾发展,面面俱到、层次清晰,开放兼容、动态管理的原则。参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管理部门应有序开展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以检测、实验为技术手段,将所使用设计材料标准,用客观的数据来量化,建立科学规范的产业标准体系;根据建设需要的标准条例,明确任务,对程序严格要求,征求意见应做到广泛而落地;从规范、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的每个环节均有相应的标准规范;针对使用过程中制订的一些标准规范,及时收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研讨,及时进行修订,以保证技术标准的科学性、程序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3.3提高城市的立体绿化
随着城市病的加重,人们重新意识到了大自然的珍贵。因此,人们通过提高城市绿化率,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来缓解城市雨洪灾害,减少热岛效应来实现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目的。如今城市建筑密度逐渐增大,可供人们进行绿色建设的用地越来越少。多数城市都秉持着“见缝插绿”“找缝插绿”“寸土必争”的原则进行绿化建设,因此,立体绿化应运而生。立体绿化是指除平面绿化以外的所有绿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绿化形式为墙面绿化、高架绿化、屋顶绿化等。因立体绿化形式的特殊性,对植物的挑选也较为特殊。墙面绿化和高架绿化多选用具备气生根、吸盘等攀援能力强的喜光或耐阴的植物(常春藤、爬墙虎、紫藤、凌霄、常春藤)。
3.4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体现的是海绵城市中“渗”这一要点,所谓“渗”指的就是在海绵城市中加强自然渗透,避免雨水都是从硬质路面汇入管网中,以此来降低地表径流峰值,并且可以通过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净化水质,补充涵养地下水。传统城市的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的很大一部分面积,如果雨天道路上留有过多积水,对于行车安全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可以铺设透水性路面,与道路周围的滞留净化设施形成一个互动的亲水景观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城市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提升,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需要重视海绵城市概念的合理应用,以及相关施工工作的稳定开展,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发挥海岸城市理念优势,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雪婧,王欣.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分析[J].清洗世界,2022,38(4):147-148,152.
[2]黄蓓蓓.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居业,2022,14(4):50-52.
[3]曹业强.BIM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0):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