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9
/ 2

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蔡美兰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探析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为输血护理研究,参选受试者56例(住院2021.12-2023.3),均患血液病,分组及施护方式如下:对照组,28人,常规输血护理;观察组,28人,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对比2组输血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输血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另一组,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应用于血液病患者输血护理中,严守无菌原则,规范输血流程,落实输血前信息核对制度,优化输血护理质量。

【关键词】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血液病应用效果

血液病是指原发或累及血液、造血器官的疾病类型,患病群体典型特征为出血、贫血和发热,临床表现复杂,起病隐匿,患者难以察觉,一般在健康体检或出现其他病症时发现,疾病临床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1]。临床治疗时根据患者病因针对性施治,营养物质缺乏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对于严重贫血者行输血治疗,治疗期辅以高效护理,可降低输血感染率,促进贫血症状好转[2]。文章选择血液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评价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基线资料和一般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文为输血护理研究,参选受试者共56例,住院时间:2021.12-2023.3,均患血液病,患者每组28人,年龄区段:19-65岁,对照组:男15/女13,平均(40.21±3.22)岁;观察组:男14/女14,平均(40.30±2.76)岁,比对P>0.05。症状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血象、骨髓涂片等结果均可确诊。排除继发性出血感染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输血护理,输血前与患者本人及家属强调注意事项,解释输血目的,流程,强调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输血时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若出现痒感及时联系值班医生并停止血液制品输注。观察组加强输血期规范化护理管理,具体如下:⑴成立管理小组:血液内科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者,其下包括2名医师,4名护理人员(2护师、2初级护士),聘请上级医院血液病专家进行专项培训,考核结果达标后上岗。⑵合理分配人员职责:护士长负责输血护理全程监管,组织护理查房,收集科室患者意见,及时对护理和管理计划进行调整;科主任负责医师配血、输血医嘱下达等工作监管,年资较高的护师负责输血仪器的日常维养和检修。⑶规范输血制度:查阅输血护理相关文献,包括输血规范和技术指导,制定输血护理记录单、体温单和交叉配血单,明确各项输血信息,完善管理机制。⑷完善输血管理机制:首先,应根据血液内科实际工作情况构建血库预警机制,小组协商后提出三类预警标准,即正常、紧张和紧缺,血液制品短缺应提前上报院内医务科,联系市内、省内中心血站及时调配;其次,还需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双重核对,血液制品发放时,应与血库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袋号、经办人,签署发血时间,输血前,与搭班护士再次核对上述信息,填写输血记录单,粘贴血袋标签。⑸追踪调查:输血工作结束后,再次核对输血患者相关信息,并将其上传至电子端。护士长给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输血护理的评价。

1.3观察指标

参照输血技术规范制作护理质量评价表,共8项,单项满分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2.结果

对比2组输血护理质量

观察组血液病患者输血期护理质量分高于另一组,P<0.05,见表:

1 输血护理质量对比x±s,分

项目

观察组(n=28)

对照组(n=28)

T值

P值

输血环境

96.61±9.13

89.59±7.16

3.2015

0.0023

无菌操作

97.72±12.36

87.56±8.52

3.5812

0.0007

输血流程

94.10±10.72

85.08±10.46

3.1867

0.0024

健康教育

93.16±7.10

84.69±9.26

3.8410

0.0003

服务态度

95.15±8.43

86.26±8.05

4.0357

0.0002

工作效率

94.83±10.18

87.25±7.15

3.2242

0.0021

风险控制

97.44±6.19

90.65±10.04

3.0462

0.0036

信息核对

98.82±7.33

91.16±8.21

3.6828

0.0005

3.讨论

临床常见血液病类型包括血栓性、粒细胞、造血干细胞、出凝血性、红细胞疾病等,输血治疗是目前已知治疗血液病的最佳方式,但输液过程风险因素较多,患者容易出现发热、感染、皮疹等过敏反应,护理工作的失误将严重影响输血效果,同时还将威胁患者生命健康[3]。对此,我院血液科积极开展规范化输血管理,在科主任、护士长带领下成立规范化管理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职责,完善输血制度,构建血库预警机制和输血风险预警机制,输血工作结束后开展追踪调查,当班护士复核输血记录并上传至科室电子病历中,护士长利用查房时间给患者发放问卷表,收集其输血护理相关评价,文章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病患者输血期单项护理质量评分,如输血环境、流程、效率、信息核对、教育、风险控制、服务态度及无菌操作均高于另一组,P<0.05,结果表明规范化输血护理管理效果明确,管理流程清晰,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可提高输血工作效率,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4]

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应用于血液病患者输血护理中,严守无菌原则,规范输血流程,落实输血前信息核对制度,全面提高输血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秋,范菊红.风险管理在对血液系统疾病患儿进行输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4):279-280.

[2]朱群卉,张青,张研等.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对血液病输血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05):548-552.

[3]刘静雅,向超,闻锦琼.规范化质控输血过程中的管理实施PDCA循环理论对护理病案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43(07):801-802.

[4]夏琳,陈明.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护理干预与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05):54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