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李新民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 普外科 476003

消化道出血的概述

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道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出的现象。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动脉瘤等。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常由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下消化道出血常由结肠、直肠的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危害巨大,可能导致贫血、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因此,如有任何消化不良症状,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二、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消化道出血是可发生在任一年龄段的一种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便血、呕血等,若患者存在大量消化道出血情况还可造成出血性休克与急性贫血等症状出现。消化道出血一般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这一点是需要大家进行区分的,不要误认为消化道出血是没有区别的。

(一)上消化道出血

1.食管疾病

食管疾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食管静脉曲张和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是指食管内部血管出现扩张和曲张的病变,常见于肝硬化等肝脏病患者,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的症状包括血吐、黑便、乏力等。治疗包括内镜下静脉曲张结扎、药物等。食管裂孔疝是指腹部食管与横膈之间的裂孔位置改变,进而导致食管和胃部分位置移动和反流,患者因此可能出现反流性食道炎、糜烂和出血,症状包括胸骨后疼痛、嗳气等。治疗可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此外,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病也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疾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常常需要进行内镜检查等诊断方法以确定病因。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规律,避免饮酒等刺激性食物,预防食管疾病的发生。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胃龈疮、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龈疮是胃黏膜损伤、局部坏死所形成的溃疡病变,常常与胃中微生物(如幽门螺杆菌)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有关。胃龈疮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呕血、黑便等,严重者可能伴有血性呕吐和休克。治疗可采用药物抑酸、杀菌,或内镜下止血等方法。胃溃疡是指胃粘膜发生溃疡而导致消化道出血,通常由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导致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症状包括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黑便等,伴随出血者常常呕血或黑便。治疗可采用药物降酸、止血等方法,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是位于十二指肠粘膜内侧的石灰样腺体造成的溃疡,常见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尤其是以晚上饮食为主的人,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症状包括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黑便等。治疗可采用药物抑制胃酸、杀菌、内镜下止血等方法。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常常需要通过内镜等检查手段和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患者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吃刺激性食物。

3.邻近上消化道的组织或器官疾病

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内壁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出,并经口腔排出血液。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出血。邻近上消化道的组织或器官疾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食管静脉曲张、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等,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疾病进行详细阐述。

(1)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是由于肝硬化等病因导致的门脉高压使得食管内的血管扩张,并且破裂形成的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常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并且可以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患者常常出现出血的症状,如呕血、黑便等,并且如果出血量较大可以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治疗可以采用药物(如止血药物等)、内镜、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2)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硬化门脉高压是指由于肝内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门脉内的血液压力升高,引起肝内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压力增高而发生病变。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常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常常需要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饮酒等行为。邻近上消化道的组织或器官疾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遵从医嘱进行治疗,以减少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4.其他疾病

除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邻近上消化道的组织或器官疾病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1)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恶性肿瘤破坏了局部组织结构,导致血管受损,从而发生出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胃癌、食管癌和胰腺癌等。患者常常出现黑便、贫血、乏力等症状。

(2)血液病:血液病如淋巴瘤等也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病侵犯了血管系统或导致血小板减少,使得血管受损而发生出血。患者常常出现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

(3)血管炎症:血管炎症也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血管炎症破坏了血管壁,导致血液流出而发生出血。血管炎症常常导致患者出现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

(4)药物和毒物:某些药物和毒物也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如酒精、阿司匹林、布洛芬酸等非甾体消炎药等均有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常出现黑便、贫血、乏力等症状。

(5)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急性炎症,常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上腹疼痛、呕吐等症状。在炎症扩散的过程中,有可能侵及到周围的血管,导致出血。

除了邻近上消化道的组织或器官疾病以外,还有其他疾病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和症状,有助于及时识别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饮酒和使用不当的药物等因素。

下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结肠、直肠或肛门部位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包括便血、便中夹带鲜红色的血、腹部疼痛、腹泻、便秘以及贫血等,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下面来介绍一下哪些疾病可能会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和症状。

(1)直肠肿瘤:直肠肿瘤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它的机制是肿瘤长在肠壁上,并侵犯到血管,而导致血液流出。患者常常出现便血、便秘、腹部疼痛等症状。如果出血量较大,还可能引起脱水和贫血。

(2)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总称,它们都可能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的机制是因为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而引起溃疡、破裂或出血。患者常常出现腹泻、腹痛、便秘、便血和便臭等症状。

(3)肠息肉:肠息肉是肠壁上的一种小的良性肿瘤。它的机制是因为肠壁表面的小凸起性瘤体断裂,使得肠道产生出血。患者常常出现便血、腹痛、便秘等症状。

(4)结肠息肉症:结肠息肉症是指结肠内生长出多个息肉。它的机制是因为结肠内长久受到刺激,导致黏膜增生,并形成息肉。患者常常出现便血、腹泻、便秘等症状。

(5)直肠炎:直肠炎是指直肠发生炎症。它的机制是因为直肠黏膜受到刺激,导致出血。患者常常出现便血、便秘、腹部疼痛等症状。

(6)肛门海绵体炎:肛门海绵体炎是指发生在肛门海绵体内部的炎症。它的机制是因为肛门海绵体的内部结构排列异常,导致肛门直肠区域的血管受损而出现出血症状。患者常常出现便血、肛门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如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肠息肉、结肠息肉症、直肠炎、肛门海绵体炎等等。对于患者而言,了解这些疾病的机制和症状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

三、总结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的原因包括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肠息肉、结肠息肉症、直肠炎、肛门海绵体炎等。患者会出现便血、腹部疼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和贫血。治疗主要包括止血、纠正失血、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要及时治疗,以避免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