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昆华医院 儿科门诊 云南昆明650301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预期管理在预防儿科护患纠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82例儿科住院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予以护理预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且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P<0. 05)。结论:在儿科日常护理工作中予以护理预期管理,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预期管理;儿科;护患纠纷;应用效果
儿科是综合性医院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由于其收治的患儿年龄小,表述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不稳定,且患儿家属过于重视患儿病情,对治疗的期望过度,情绪不良等多种因素,护患纠纷频发[1]。护患纠纷的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儿科日常医疗工作的开展,影响儿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且降低了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2]。作为与患儿及家属直接沟通的第一人,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对患儿家属采取护理预期管理,可增强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缓解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治疗的有序开展[3]。本文旨在研究护理预期管理在预防儿科护患纠纷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82例儿科住院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例,女性35例,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9.46±4.89)岁;研究组男性3例,女性36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30.23±5.01)岁。两组患儿及家属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予以预期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责任护士在患儿入院后,择合适的时机与患儿家属进行深入的交流,在告知患儿病情的同时,将预期护理管理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向其介绍儿科护理日常的工作流程,帮助其了解医疗护理的难点与局限,同时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病程和不可预测性,治疗需遵循循序渐进的进程,降低患儿家属对治疗的过度期望度,获得患儿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耐心倾听患儿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患儿家属所重视和所不理解的要点,如涉及护理人员态度及护理质量层面的建议,则可通过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涉及医疗费用及医院规章制度问题时,则需耐心解释,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②心理管理:因患儿人群的特殊性,患儿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需求,且对医院治疗的恐惧及陌生,常情绪不稳,易通过哭闹等表达情绪,而患儿的哭闹又进一步加重了患儿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此时,良好的心理护理指导可缓解以上问题。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耐心解释,并对患儿进行安抚,可通过播放动画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利于护理操作的顺利完成。同时,在患儿病情出现变化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安抚患儿家属,向其解释接下来的治疗方案,通过勤查房,勤沟通等方式缓解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③业务培训:目前儿科护患纠纷中,有部分亦涉及护理质量层面,常由于新进护理人员业务不熟悉,操作水平不达标所致,且部分护理人员不能维持良好的护理态度。针对这些涉及护理质量问题,可通过预期护理管理方式提前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定期对儿科基本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在保证过硬护理操作的同时,融合儿科特色性护理语言沟通,同时在业务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再上岗服务。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1.3.2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护患纠纷发生率,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发生纠纷的例数 | 护患纠纷发生率% |
对照组 | 41 | 6 | 14.63 |
研究组 | 41 | 0 | 0 |
X2 | - | 6.474 | |
P | - | 0.026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 例数 | 不满意 | 基本满意 | 满意 | 非常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 | 41 | 2(4.8) | 5(12.2) | 14(34.2) | 20(48.8) | 83 |
研究组 | 41 | 0(0) | 2(4.8) | 3(7.3) | 36(87.9) | 95.2 |
X2 | - | - | - | - | 7.653 | |
P | - | - | - | - | 0.012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护患纠纷发生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儿科科室。由于患儿的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不能与成人相比较,且患儿难以耐受疾病所带来的不适,对治疗护理有陌生和恐惧感,对治疗护理常采取哭闹等不配合状态,加之家属对患儿的紧张度过高,对治疗的预期期待值过高,同时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儿科护患纠纷时常发生,给医院、护理人员、患儿及家属均造成了不利影响
[4]。目前研究调查显示,在儿科日常护理过程中采用预期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患儿家属过高的心理预期,可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纠纷发生率,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工作方法和思路[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负面情绪程度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日常护理工作中予以护理预期管理,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靳风香.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10):2.
[2]张华玲,刘瑾.儿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
[3]冯晓英.儿科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
[4]单波.儿科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12).
[5]余道芳.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