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急救中心 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目的:分析创伤团队模式下院前创伤急救物品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60例院前创伤患者,根据创伤团队创建的先后顺利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结果:实验组急救物品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院前创伤急救物品管理中运用创伤团队模式,可以提高急救物品的管理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创伤团队;院前创伤;急救物品;管理效果
院前急救主要是指救援者到达现场之后、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将患者送至医院急诊室的这段时间,院前急救也是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减少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1]。院前创伤急救工作主要是具有紧急、随机性强、环境不可控等特点,在此种情况下,实施院前创伤急救物品的管理尤为重要[2]。为此,文章中针对创伤团队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中心2022年1月-2023年1月急救的60例院前创伤患者,根据创伤团队创建的先后顺利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8.24±2.21)岁,实验组平均年龄(38.14±2.03)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物品管理方案,按照急救中心的相关要求配置创伤急救物品的种类与数量,科室内规范摆放物品,抢救物品应定点摆放,制定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职责,充分落实急救物品交接班制度,在物品应用之后及时补充,并且设置院前护理组长,对急救物品的数量、性能、有效期等进行定期检查。
1.2.2实验组:
采取创伤团队模式,具体内容为:(1)创建创伤护理救治团队,内包括1名组长、8名组员,其中包括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士、护师等,并邀请医疗创伤团队成员对病例进行分析。(2)创建院前创伤患者的用药记录表,对创伤患者应用的物品进行物品频率进行详细统计.(3)医疗创伤团定期召开创伤病例的讨论分析会议,对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物品使用的不足、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与改进措施,完善创伤物品的管理方案。(4)应用集成化的方式进行物品管理,将所有创伤物品进行统一放置、统一管理。(5)根据使用频率、功能等对创伤物品进行分类管理,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可以应用封闭包进行管理,确保物品的性能,节约交接班清点时间。(6)创伤团队成员每个月对院前创伤急救物品进行检查,将其检查结果在讨论会议上进行反馈。(7)合理安排每班工作人员职责,保证每个班次都有1名创伤团队成员,该成员主要负责院前创伤患者的出车任务,并且做好物品的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救物品管理效果。
1.4数据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将纳入数据,t值检验通过(x±s)表示;x2值检验通过率(%)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实验组急救物品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急救物品管理效果(x±s)
组别 | 仪器完好率(%) | 物品准备齐全率(%) | 清点物品耗时(min) |
实验组(n=30) | 96.84±1.11 | 98.28±1.07 | 13.59±1.51 |
对照组(n=30) | 78.69±2.58 | 81.02±1.39 | 20.53±4.67 |
t | 35.3948 | 53.8937 | 7.7448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3.讨论
院前创伤急救物品的完善,决定着院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但是,因为我国院前急救的管理模式与地区发展并不均衡,在院前急救物品的管理当中也没有统一规定,导致了很多地区的院前急救物品配备要求更新比较缓慢,不能满足现阶段医疗急诊医疗服务的需求,很容易出现救护车内物品配备不足、放置不合理、使用后未及时补充等情况[3]。团队主要通过对院前创伤急救物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召开病例讨论分析会议,与创伤医生团队展开有效的沟通,全面了解院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创伤急救物品的使用与管理情况,医疗创伤团队定期召开相关讨论会议,总结分析院前创伤急救物品的种类、数量、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并且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物品的管理问题,确保创伤患者在院前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与院内急救进行衔接[4]。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急救物品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在院前创伤急救物品管理中运用创伤团队模式,可以提高急救物品的管理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莹,石彭宇.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3):413-414.
[2]刘刚,钟茂梅,林远清,等.创伤团队模式下院前创伤急救物品管理的效果评价[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1):73-75.
[3]蓝洲,曹明淦,李波霖,等.院前创伤团队启动模式对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探讨[J].大众科技,2020,22(9):88-90.
[4]袁群兰,杨兰香,丘冬梅.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对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4):3376-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