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3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

1郑文静,2安开贵,1张煜晴

1青岛零零一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2山东龙跃兴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标志着我国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的开始。在此背景下思考我国乡村振兴,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实现的路径,以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介绍了村庄规划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乡村振兴规划;策略

前言:当前社会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加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主要承载着空间形式的发展因素,在城市产业和人口中心城市群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的增长动力,进而带动社会总体经济效率的提升,这种深刻的变化给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启迪和指导。

1村庄规划发展历程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三种特征的地域综合体,承载了生产、生活、生态以及文化等多种功能。村庄规划以行政村为空间对象,进行全域规划,是城镇开发边界以外地区的详细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层次结构相一致,也具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从宏观层面对于乡村发展的引导,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再到村庄建设规划,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而是从政策、技术以及实践等多元角度科学统筹的工作。随着城市各类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大量农村人口选择进城务工,从而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但乡村却出现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为了使村庄规划可以在国土空间规划引导下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势在必行,这也对传统的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2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空心化

目前,中国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面临着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并未制定落实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村庄布局规划亟需整顿。农村空心化治理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项目,在优化与完善期间势必会存在诸多的实际性问题。比如,乡村当地政府组织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思想上的认知需要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将社会相关管理组织体系实践活动和经验作为参考根据。

2.2内生动力不足

农村乡村振兴建设要坚持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并进,精准扶贫与队伍建设并行,全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只有在目标上、措施上务实,才能够保证脱贫攻坚战略实施效果惠及国民。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在精准扶贫建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主要是资源日渐缺乏,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和一些面子工程所造成的,给我国农村贫困群体脱贫摘帽带来了较大程度的阻碍,对实现乡村振兴十分不利。简答地说,乡村振兴道路上,要想促进有关业务高质量实施,需深化教育培训,并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构建技术共建工程项目,积极组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等活动。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策略

3.1划定“三区三线”,树立底线思维

国土空间规划内容中,对三区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具体包含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以及生态空间,对三线进行了设定,具体涵盖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永久性的基础农田保护红线,基于此,中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必须秉持三区三线原则,当地政府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也要严格执行三区三线标准要求,并根据当地的特色,彰显空间发展战略地方特色,构建刚性控制线乡村振兴项目开展期间,要确保开发建设行为控制于刚性控制线范围内,做好区域管控边界管控强度间关系协调,通过自上而下引导方式,创建落实自下而上诉求反馈机制,进而促进二者同步发展。

3.2乡村生态治理,打造绿色新农村

国土空间实行规划期间提出:以乡村生态治理作为规划核心内容和乡村振兴实现的重点目标。当前阶段,国内大部分乡村在发展中,仍存在污染严重和生态治理不完善的情况,所以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必须提高人们的生态管理意识,并加强生活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对传统老旧的生活设施进行优化,及时更新,实现村庄环境污染的全方位、系统化政治,促使其有效达到乡村发展生态指标,最大化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为打造建设绿色化和生态化美丽新农村助力。

3.3坚持刚性与弹性结合,注重村庄管理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振兴建设,需完善村庄整治工作,从诸多方面开始着手,如生态优先、产业转型和生活提质等,高效开展相关引导和指导工作,争取实现刚柔并济村庄管理刚。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永农保护目标,对三区空间和管控边界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积极建立村庄规划留白机制。换句话而言,在法理依据下,落实刚性管控,执行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环保柔性政策,推动乡村社会良性和谐发展,优化人人关系、人地关系、人房关系和人产关系,实现

村庄持续发展。

3.4强化乡村文化事业

首先,立足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家门口免费和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全力提升全体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其次,大力提升文化产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开发当地独到的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自然生态风光文化等,努力使之成为振兴乡村全面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最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农村主流舆论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以及淳朴民风,不断汇聚起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3.5推动乡村教育

振兴乡村活力,为中国发展提供全面型优质的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素。对于乡村教育而言,既要注重硬件标准化建设,也要强调教师内涵建设。

国家在投资教育时,要重视农村其他基础教育,通过改进乡村中小学校教学环境,推行落实学前儿童受教育资助政策;促进基层教育队伍收入水平提升,实行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基层教师招聘机制与引进方式,实现省级统筹农村基层教师增补机制农村教师荣誉制度同步发展。促进教师适度流动和城乡对口支援,为乡村教育培养合格稳定的教师,争取让更多优秀教师愿意留在乡村任教。

3.6对乡村产业强镇进行转型提质

近年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很多乡镇产业发展步伐增快,逐渐趋于产业集聚区融合方向迈进,新乡镇在参与产业重新分工活动当中,也会参与乡镇产业转型升级。在绿色村镇发展中,许多小特色企业也将重构空间商业和产业模式,积极打造老字号小镇,融入园区转型升级。

3.7建设融合型乡村产业体系

打造融合型乡村产业体系,必须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杜绝以生态环境为牺牲,实现乡村经济发展,要在不对乡村生态环境部造成破坏的基础上,发展绿色化、生态化新农村,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契机,重构农业发展新格局,强调特色农业发展,力争做大、做强。除此以外,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的演变,中国村土地空间规划必须发挥基石作用,在农村发展条件差异巨大的背景下,全面考虑乡村振兴各要素的综合发展,建立村级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体系,关注人口、产业、资源、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实现农村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完善,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胡小江,郑重,路雁冰,杨硕,单晓刚.对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9,16(36):27-28.

[2]陈明星,梁龙武,王振波,张文忠,余建辉,梁宜.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地理学报,2019,74(12):2467-2481.

[3]李大勇.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智能城市,2019,5(23):110-111.

[4]马鑫.乡村振兴与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探讨——以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小河埃村为例[J].安徽建筑,2020,27(03):32-33+112.

[5]符娟林.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1,6(9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