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思维以及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和提升的时期,纸艺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主题活动中得以凸显,在这个阶段里开展主题背景下的纸艺活动,不但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还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将围绕“主题背景下纸艺活动的开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纸艺
【正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特点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纸艺是以纸张为主要材料的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具有材料容易获取、创作空间巨大和灵感兼容性强的特点,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在主题背景下开展纸艺活动,不但需要教师观察、倾听了解幼儿的所需所求,还需要大量的前期感知和经验积累。
一、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活动归还儿童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发生了改变,幼儿主体的意识逐渐增强,幼儿活动正向“更加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靠近。
1.自主、自发的选择满足幼儿创造性表现的需要
由幼儿自主决定的活动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只有幼儿对活动内容感兴趣时,幼儿才会自主学习、观察、探索。在纸艺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纸艺课程。
例:五一小长假回来后,孩子们热情地交流着五一趣事。
袁一:我五一回新昌老家了,我家山上有好多笋,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山上挖笋了。
伊琳:我去外婆家了,他们种了小番茄,有红的,还有黄的,我跟姐姐摘了黄色的小番茄。
杨朱豪:我妈妈天天给人做指甲,把我扔在奶奶家,我跟奶奶一起去葡萄园了。
欣欣:我妈妈也带我去葡萄园了,她去剪藤蔓了。
星辰:葡萄园里不是摘葡萄的吗?什么是剪藤蔓?
杨朱豪:就是那些葡萄藤蔓会越来越多,有的藤蔓下面会长葡萄,有的藤蔓下面没有葡萄┈
杨朱豪把自己对于葡萄园的了解分享给同伴,一些没有进入过葡萄园的小伙伴感到非常惊讶:原来葡萄园里面藏着这么多秘密,葡萄园长什么样子呢?
从孩子们的谈话中教师敏锐的捕捉到孩子们对于葡萄园非常感兴趣,于是教师带着孩子们去参观了附近的葡萄园,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简单的了解了葡萄园的基本构造,并且记录下了自己发现的有关葡萄园的秘密,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借助班级纸艺坊造一座葡萄园的想法。
2.清晰、灵活的计划促使幼儿自主创作
纸艺活动不应盲目、被动实施,而是应该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从而使纸艺活动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在活动开展前会找准目标、做好计划,继而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行进实践和调整,这样才能得到预想的成果。
例:孩子们有了想法后马上付诸行动,他们将自己关于葡萄园的畅想用设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但画出了眼睛看到葡萄树、葡萄藤蔓、葡萄叶、葡萄架子,还将自己知道的红的、紫的、绿的葡萄也加了上去,一些孩子还在葡萄架下画了劳动的人们。
虽然幼儿的身心尚未发育完善,但是身体里蕴藏着成人做事前所具有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纸艺活动实施前,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一定的目标,“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并与他人交流、讨论、协商,最终制定活动计划,并在后期创作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和调整。
3.充足、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纸艺活动的需要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列出所需材料,并请家长、老师帮忙共同收集,将材料的投放从“你给我”到“我想要”,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主、更自由的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满足创作的需要。
例:在收集材料前,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讨论:搭建葡萄园可能需要哪些材料?孩子们把自己想到的材料画在纸上,如用纸筒做葡萄树,用皱纹纸或者纸绳、海绵纸、衍纸做藤蔓,用网格做葡萄架,用皱纹纸做葡萄,用卡纸做葡萄┈根据孩子们的需求,教师和家长开展了收集材料的大行动。
我们常说“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要观察幼儿、倾听幼儿,跟随幼儿的脚步,站在幼儿的身后,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材料,做最好的支持者。
二、读懂幼儿创作走向,追随活动脚步
1.自主探索,关注幼儿的经验发展
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来自幼儿的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通过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主题背景下的纸艺活动实施,不仅能获得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还能促进经验的动态生长。
《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喜欢探究自然,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对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为主,主要是依据具体事物的形象对它们展开联想,他们喜欢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孩子们在发现问题后有目的的去寻找原因,并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新经验。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纸筒和葡萄树相似度太低,接着探索将报纸扭一扭,缠绕在纸筒上的方法,孩子们发现报纸扭过有点像弯弯曲曲的葡萄树,但颜色不像,于是换成与葡萄树颜色接近的卡纸继续操作,孩子们用各种不用的方法尝试,最终发现放弃纸筒,直接用卡纸更符合葡萄树的形象。在整个探究制作葡萄树的过程中,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不断动手操作,从而获得了关于葡萄树制作的新经验。
2.适时介入,拓展幼儿的创作思维
作为幼儿教师,既要做好观察者,也要做好引导者,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获得合作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例:袁一将皱纹纸剪成一条条长条,又在皱纹纸上放了点轻泥,放在手心搓了几下,一会儿工夫,一颗颗圆圆的葡萄就做好了。接着他又拿来了一张绿色的皱纹纸,搓成葡萄藤,拿起一颗葡萄用力的按了按,黏在葡萄藤上,很快一排葡萄就黏好了,于是,他把葡萄藤翻了过来,开始黏另一面的葡萄,用力一按,反面的葡萄爆浆了,连忙把葡萄藤拿起来,挖掉爆浆的葡萄,重新黏一颗葡萄上去,可是这颗葡萄黏住了,对面的一颗又爆浆了,袁一反复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教师:你的葡萄怎么做了一半停下来了?
袁一:我黏不住,刚才放在桌子上黏葡萄都扁掉了,纸都爆开了。
教师:那如果不放在桌子上黏呢?
伊琳:你放我手上试试看。
伊琳双手拿着葡萄藤,袁一拿起一颗葡萄往藤上按,两人不停的调整着拿葡萄藤的姿势与按压葡萄的力度,一段时间之后,一串葡萄终于完成了。
纸艺活动中,当幼儿的操作活动遇到了困惑,教师过早介入会扼杀幼儿思考的机会,过晚介入,幼儿会感到困难重重,对活动失去兴趣,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再根据幼儿的真实需要提供适宜的支持,不但有助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操作中增强自身学习和探索欲望。
【结束语】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纸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创造条件,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幼儿能充分与主题、材料、同伴互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塑性,幼儿教师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有效的主题纸艺活动,让幼儿的纸艺活动溢出原有的边界,或登高远眺,或由叶生枝,或举一反三┈如此,铺就生机盎然的主题背景下纸艺活动一体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崔灵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2] 陈鹤琴,《活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于少华《美术工作坊活动的实施》,幼儿教育编辑部2019年11月
[4]张晓晓《让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