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朱照城

永宁镇中学   云南省丽江市   674309

摘要:探究式教学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倡导“做中学”,主张让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提供的实例进行自主思考、讨论探究,最终达到理解概念、原理、结论等知识内容的目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设定教学目标,其中科学探究素养引领下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基本学情。应试教育机制对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形成造成了干扰,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导致学生对自我角色的定位也比较模糊,在物理学习中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学习能力发展速度缓慢。新课改推动了育人观念和环境的转变,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把“强化知识技能教学”“重视品格塑造和素养提升”均作为重要育人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引言

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加入到课堂活动中,通过阅读教材、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途径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采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索新知,完成理论知识的构建,在多元化的探究活动中提高物理综合素养。

1强化合作交流,强化学生合作能力,提升深度学习质量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改革所大力倡导的三种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需求,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探究式课堂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强化合作与交流,在良好的氛围中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深度学习质量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在实现深度学习目的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例如以八年级下册“物体的浮与沉”课题为例.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使大家了解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将学生平均分成五大学习小组,并以诱导语言提出问题,促使各组成员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将铁块放在水中会迅速沉入水底,而利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体积庞大却能轻松浮于水面之上.相信大家都有着跟老师一样的疑问,物体的沉与浮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各组成员开展紧张的交流与讨论,并利用实验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在实验中各组成员积极参与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而后在班级内开展交流活动.组1“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玻璃瓶、塑料苹果都能够浮于水面,较重的物体则会下沉,我们认为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组2“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现象,教材中将此种现象称为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处的一种静止状态.”各组成员对本组在实验中所发现的现象进行交流与讨论,班级学习氛围空前浓厚.通过此种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深度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的作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的提升.

2教学项目选择

教学项目的选择需要教师按照学情分析,紧密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场景以及科技或新闻热点,选择既能体现物理知识点又能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项目。就“长度的测量”具体案例来说,通过结合教材要求,选取若干项目帮助学生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误差的概念,从而体会“测量”的含义,了解“单位”的意义。长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之一,掌握了长度的测量原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物理量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用自己身上的“尺”来为生活各方面做参谋。为此,本节的教学重点:体会测量的含义、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误差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含义、数据的估读。学生的学情分析:长度的测量与生活息息相关,所有学生都曾使用刻度尺进行过测量,但是物理测量有本学科的特性,例如需要掌握更多的长度单位并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需了解使用测量工具的通用准则,需学会估读、了解误差。所以,要提醒学生要以物理的眼光审视何为科学地测量,培养良好的习惯。完成教学项目的选择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习、动手能力的水平,以及学生的意愿完成分组,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进行小组内的讨论。

3引导学生的猜想方向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情境教学方式后,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验证了,不管是实验情境还是活动情境,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猜想活动的引导者,带领学生明确猜想的问题和方向,在猜想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并能运用这一科学思维去灵活解决问题。比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教师可通过实验情境,或者结合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功能,再现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死海上,在其他的水面上却无法漂浮?为什么空的瓶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装满水的瓶子却不能?通过这些实验或者生活化情境的再现,引导学生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4利用问题驱动探究

物理学习需要科学思维的支持,学生要基于科学思维了解物体的物理属性、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要想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而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启发学生的有效方式。对此,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该强调问题导向,鼓励学生基于观察、推断和猜想去主动质疑,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大有助益。这里要注意的是,问题导向并不是只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提问,而是要求师生双方通过提问来形成互动关系,在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实效性,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形成观察生活的物理视角。首先是感知发声同时出现的振动现象,学生将手放在脖子部位感受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和敲击桌子发声时桌子的振动,面向发声即振动的现象展开提问:“基于以上现象,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时候学生基本可以提出猜想(假设):振动产生声音。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此时继续提问:“你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推断)?”比如有的学生在敲击桌子之前在上面放上碎纸屑,敲击桌子的时候碎纸屑“跳动”起来,可以验证“振动产生声音”的猜想。而对此猜想提出质疑的部分学生也通过类似的实验解决了自己的疑惑。通过适时、适当的提问引发学生自觉的猜想、推理和实验操作行为,让学生经历认知发展的整个过程,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深化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发挥出探究式教学的最大价值,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自主探究意识的提高。在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日后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冰峰.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2):92-94.

[2]万取民.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2(14):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