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52630198408275844
摘要:在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施工阶段是最为主要的阶段之一,也是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关键阶段。一旦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无法进行管控,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本文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程管理
引言
近年来,建筑的建设在国内全面展开。建筑施工工程规模庞大,工期长,技术难度高,涉及范围广,其施工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建筑安全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对国家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不仅对建筑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旨在对大型公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提升大型公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并对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安全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通过分析和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设项目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多、各个施工阶段动态变化大,施工人员流动频繁,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多,所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综合性等特点。管理者需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计划,对建筑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识别施工现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以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的目的。其中,识别安全影响因素是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管理者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前策划;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解决施工安全问题;施工结束后对预防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不断调整和改进防控措施,以达到建筑施工的安全目标。
BIM与RFID技术。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建筑信息模型,可以集成各专业相关信息,有效整合项目不同阶段各方数据共享,提高建筑管理效率。BIM技术主要特点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可以应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有效提升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空间耦合的方式完成特定目标的信息传递。该技术可在复杂环境下工作,不需要人员干预。随着建筑业信息化,RFID技术开始受到重视,在建筑构件追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BIM技术与RFID技术紧密结合应用于建筑安全管理,探索各自发挥的重要作用。运用BIM技术的协同作用,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管控,运用RFID技术采集施工现场实时动态信息,保证信息及时、准确,有效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而达到预防效果,实现安全施工的目的。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工作必须从加强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开始进行,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均已建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并通过该机构对施工安全进行全面的监管。但是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将安全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只进行简单的安全施工方案的制订,责任书的签订和安全管理表格的填写等工作,对于现场的施工安全管理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严重的漏洞和疏忽,导致了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面对着安全与成本投入的选择时,认为安全管理投资会使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导致利润下降。从意识上忽略了施工安全对工程整体的影响。
2.2 施工安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与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评价一般采用“安全检查评价表”的形式,同时这也是目前安全监察执法部门开展安全施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其不能连续反映工程施工的安全情况。这是由于这种方法是一种被动的评价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每次将要进行安全评价时,迫于检查压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一般比较良好。然而随着检查和评价的结束,各种安全隐患也随之开始出现。因此“安全检查评价表”的评价方式,只能反映出检查当下的安全情况,而被检查的施工单位目前是否真正满足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则无法持续进行了评价。因此建立一套与目前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相适应的安全评价体系,对于帮助各部门真正了解施工安全工作的具体表现。
2.3 缺乏有效的施工安全培训
通过培训使项目的全体成员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是保障项目安全实施的首要任务。而有些项目的管理者自身就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抱有侥幸情绪,认为安全培训可有可无,轻视、漠视安全培训工作,甚至不安排必要的安全培训。使得项目参与者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理解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把安全培训工作只停留在表面,纸上谈兵,没有落到实处,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的重要原因。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3.1 做好前期工作,实现风险管控
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就应该提前的对准备工作进行开展,对工程施工现场可能会存在的一些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对规避和排查的策略进行良好的运用。这样就能够让整个施工环境都得到良好的优化,让工程的建设效果和质量得到持续的增强。在这其中,应该对安全风险预防的方法进行良好的应用,让前期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充分。
第一,应该真正的做到施工现场的合理和科学规划,对组织安排工作进行开展。在夺标之后,在具体的施工生产前应该全面的对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单位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科学的运算来制定出形成书面的、完整的安排书和规划书,对于其中的责任应该落实到人头上。对于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外界自然条件可能会导致的施工暂停的情况,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策略的应对。
第二,应该对专业监管小组进行成立来对风险进行合理安排,让监管力度得到加大,有效的解决传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监管的漏洞和盲区。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工程中的人、物品和机械等进行良好的管理,保障这些物品都可以处在安全状态下。在监管中及时的排查安全风险及隐患,做好及时的上报,对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效的防范和纠正。
第三,应该根据工程实施情况来对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进行制定,减少施工中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从而真正的为后续的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3.2 深化安全意识,实现风险管控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安全意识的增强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能够更好的在工程施工中发挥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营造良好的工程施工的环境。在现阶段,在安全风险防范中,一定要对人员进行引导和培训,从而让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得到降低。在安全风险预防工作中,人为因素是非常主要的一个原因,如触电、高空坠落等,都和人员在安全意识方面比较薄弱息息相关。所以,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对一些缺乏安全意识的行为进行消除。首先,针对于全体的作业人员、施工人员都应该提前对技能和安全培训工作进行开展,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且特殊工种,如设备操作、电工,其的技术操作水平将会对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直接关乎安全事故是否出现。在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该对筛选工作进行开展,应该真正的做到持证上岗,严格认证,并且对于人员进行有效的筛选,防止一些粗心或过于暴躁的人对特殊技术进行运用。其次,应该对技术交底工作进行开展,风险往往会处在一种动态变化当中,危险源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开展工作之前,一定要对技术交底工作进行开展,使得人员能够运用安全技术对安全风险有效规避。最后,对于管理层,也应该不断的提高安全素质,应该站在整体角度对工程建设进行良好布局,对于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加以调整和规范,并且可以对一些法律法规常识进行融合,从而真正的让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
结语
由于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严峻,需要改进安全监控手段,融入信息化技术,以实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安全监管。通过相关理论及技术的学习,分析与辨识建筑安全风险,构建基于BIM与RFID的智能监控体系,以RFID技术进行施工现场的实时信息采集,以Navisworks软件作为BIM模型信息整合平台,集成现场实时信息对比分析,形成自动化、可视化与信息化的智能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曹璐琳.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17.
[2] 王绍果.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3] 张许强.基于BIM和RFID的建筑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9.
[4] 仲青,苏振民,佘小颉.基于RFID与BIM集成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系统构建[J].建筑经济, 2014,35(10):35-39.
[5] 郭红领,于言滔,刘文平,张伟胜.BIM和RFID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28(04):87-92.
[6] 王丽佳.基于BIM的智慧建造策略研究[D].浙江:宁波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