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3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盛永娥

荆门市康复医院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高血压患者共70例,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比较两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临床有效性

高血压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下,患者的合适血压值也有差异。医师会因应患者的病情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既往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多采用降压药物,但由于长期服用药物,效果不稳定,且副作用较大。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属“眩晕头痛”一类,高血压在中医文献中没有明确的名称,但从其发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头痛”、“肝风”、“眩晕”等疾病的范畴,与水肿、心悸、中风等疾病关系密切。针灸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外治法,它是建立在经脉学说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的。有文献报道[1],针刺对高血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一些研究者[2]对针灸治疗高血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初步证实了针灸对高血压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分析了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高血压患者共70例,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42-78(53.51±2.21)岁。病程2-18年,平均(12.12±2.54)年。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42-79(53.52±2.24)岁。病程2-18年,平均(12.44±2.36)年。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中医辨证分型: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为依据,采用西医辨证分型;在不服药的条件下,在同一天内连续测定三次血压,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 kPa),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

中医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将其分为“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慵盛型”四种类型。

纳入标准:满足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的入选条件;对针刺有较好的耐受性。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脑及其他脏器并发症和外周血管性疾病;有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在研究过程中未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口服,每次80 mg,每日1次,每次80 mg;氢氯噻嗪用温水吞服,25毫克/次,每天1次;服用5周。

观察组增加中医针灸疗法,按《腧穴名称与定位》的有关标准进行选穴,主穴取内关穴,阴阳两虚型配以关元穴、足三里,阴虚阳亢型配以太溪,肝火亢盛型配以侠溪,痰湿慵盛型阳陵泉、丰隆穴;采用乙醇对施针穴位进行消毒处理,待消毒完毕后再施以针灸治疗;针刺手法:诸穴针刺深度在1.0寸左右,以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平补平泻;艾灸手法:取艾条放置于医用艾条装置中的灸筒盖上,点燃艾条,并用胶布固定灸筒于相应穴位中,艾灸装置可通过升降灸筒、调节气孔大小等控制温度,待艾条燃烧完毕,移除装置。1次/d,隔日行灸,共持续治疗5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肱动脉压力,于治疗前30分钟尽可能放空膀胱;在坐位休息超过5分钟之后,使用水银柱血压仪将其绑在患者的上臂与心脏处于相同水平的位置上,对其进行测量。如果患者2次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值读数相差大于5 mmHg,那么就将第3次测量的结果记录为平均值)、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副反应:水肿,心悸,头昏,头痛等)。

1.4疗效标准

显效:舒张压降低大于10毫米汞柱且恢复正常,或舒张压降低大于20毫米汞柱;有效:舒张压降低不到10毫米汞柱,但已接近正常值,或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10至19毫米汞柱;无效: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显著改变,甚至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3]

1.5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数、计量数据分别行x2统计、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比较(x±s,d)

组别

收缩压恢复时间

舒张压恢复时间

对照组(35)

9.51±2.91

11.25±3.18

观察组(35)

6.21±1.21

8.19±2.51

t

8.024

7.935

P

0.000

0.000

2.2治疗前后血压监测水平比较

治疗前二组患者血压监测水平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压监测水平均改善,而观察组血压监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治疗前后血压监测水平比较(x±s)

组别

时期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观察组(35)

治疗前

96.13±6.91

151.25±3.28

治疗后

78.51±3.21

122.19±2.35

对照组(35)

治疗前

96.14±6.58

151.22±3.18

治疗后

85.72±4.53

135.14±2.12

2.3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35)

10

16

9

26(74.29)

观察组(35)

18

15

2

33(94.29)

X2

5.285

P

0.022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

表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数(%)]

组别

水肿

心悸

头晕

发生率

对照组(35)

1

1

1

3(8.56)

观察组(35)

1

1

0

2(5.71)

X2

0.000

P

1.000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病,它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血压不正常的上升,同时还会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如果体内的血压持续不正常,很容易造成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对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除了要将其降到正常的范围之外,还要防止其出现较大的波动,从而减轻其对人体器官的损伤,同时也能降低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其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上尚不清楚其发生机理,单用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4]。为了使患者的血压达到最大程度,医疗研究人员提倡患者同时服用2种或更多的降压药,但是由于高血压病程漫长,治疗时间长,患者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再加上西医的一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恢复不利。在古代医学中,高血压属于“头风”、“肝风”、“肝阳上亢”、“中风”等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是阴阳失衡,再加上忧虑过度,饮食不节,长期吃辣、油腻、酗酒,导致阴阳两虚,阴虚阳亢,或者肝火亢盛,痰湿慵盛,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机体最重要的联络系统,经络气血、脏腑等均是由穴位输注出入,针灸疗可疏通人体经络,促进气机通畅,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现代医学证明,针灸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通过对人体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调控,促进血管的舒张,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对肾精不足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有穴位艾灸的作用[5]。中医针刺对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血压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该方法以调整体内脏腑神气、元气为核心,以任督二脉为核心,调整全身阴阳,形成上下配、左右配、俞募配等多个穴型的针刺体系。风池穴清利,宁神,健脑平肝,通络,通络,通络,通络。肝经中的湿气可以通过太冲穴上行,所以这个穴位可以调整肝经中的气血,改善五脏中的气血循环;百会穴是人体所有经脉的能量都集中在一起的地方,所以在这里进行针灸,可以平衡身体的阴阳,使全身的经络都连接起来。另外,由于其操作简便,温度可控,实用性强,安全性高,适用于肝火亢盛,痰湿慵盛者,具有健脾化湿,平肝行气,化痰散结,潜阳下行之效;而对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者,具有调节阴阳,固本补虚,阴平阳密之效。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毒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6]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这是因为:目前高血压治疗以西药为主,但是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耐药性,导致效果下降。而针灸是通过对穴位的选择,适当的刺激,可以让经脉中的血液流动变得更加顺畅,五脏六腑的协调,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7-8]。针灸是“针”与“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疗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针法主要是通过毫针刺激患者的穴位,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实现对于穴位的科学引导,从而推动治疗目标的合理达成。同时,艾灸也是通过燃烧的艾绒产生的热量来刺激患者的穴位。在临床实践中,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针灸具有很好的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通络等功效,对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障碍、减轻疾病症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对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但也不是对所有患者都适用。需要注意:首先,在使用针灸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性。同时,还要指导患者采取卧位。其次,当针灸到腰、眼两个穴位的时候,施针者要主动地控制好入针的角度和深度,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针灸。第三,怀孕及月经期的妇女不适合使用针灸。最后,患者在极度疲劳和饥饿的情况下,不适合使用针灸[9-10]

综上,中医针灸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对高血压的治疗应从改善五脏的功能,保持机体的自我稳定和调节能力,改善血液的供需状况等方面入手。结合针灸进行辨证施治,可更好调节脏腑功能,有效控制血压。

参考文献:

[1]邵金芬. 针灸技术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 名医,2021,No.123(24):66-67.

[2]张丽丽,杜凯,王洋,王文慧,赵孟雄,沈燕. 电针人迎、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肾脏组织FoxP3和RORγt的影响[J].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21-1425.

[3]李林俸,王帅,毕颖斐,任晓宇,王哲,毛静远. 我国高血压管理实践概况[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3):4085-4088.

[4]周彬,刘楠.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8):3177-3179.

[5]赵亚东. 中医针灸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功能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7):136-138.

[6]刘焕光,朱校军,石海,王璟萱,冯恒丰. 针灸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3):173-175.

[7]王洋,张丽丽,胡汉通,张宝瑜,李礼,郭扬,张亚男,王舒. 电针对高血压前期大鼠血压及血管RORγt、Foxp3表达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2021,49(03):39-44.

[8]王哲,王帅,毕颖斐,任晓宇,李林俸,王晓婧,王贤良,毛静远. 基于互联网的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管理平台设计思路[J].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71-1375.

[9]杨松,帅列. 厄贝沙坦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究[J]. 系统医学,2020,5(20):131-133.

[10]钟文诗,王琪鸿,任新海. 甘露醇联合早期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5):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