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王忠磊

青岛金泰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300

摘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方法落后、检测设备不足、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数据不透明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优化,也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隐患。为了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水平,实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优化,本文笔者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对策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多方面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基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监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机构的资质和能力

检测机构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检测场所和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检测,并出具真实有效的检测报告。

(二)检测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检测方法应当根据检测目的、对象和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遵循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原则[1]。检测方法分为无损检测和破坏性检测,无损检测方法不影响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功能,适用于新建或者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工程;破坏性检测方法会对结构造成局部损伤,适用于新建或者需要改造加固的工程。

(三)检测项目和范围的确定

检测项目应当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施工质量、使用状况等因素进行确定,涵盖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相关的内容。检测范围应当根据抽样原理进行确定,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四)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检测数据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采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检测数据应当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或者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检测结果的评价和处理

检测结果应当按照规定的评价标准或者判据进行评价,判断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对于不合格或者有疑义的检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相关单位,并采取必要的复核或者复检措施。

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特点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指对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如梁、柱、墙、板等,进行现场或实验室的检测,以评价其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指标,从而判断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的一种工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2]

目的明确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防止发生结构事故,提高工程质量。因此,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检测的目的和委托方的要求确定,不能盲目地进行检测。

方法多样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无损检测、半破坏检测和破坏检测等。无损检测是指不对被检测对象造成任何损伤的检测方法,如回弹法、超声波法、电磁法等。半破坏检测是指对被检测对象造成局部损伤的检测方法,如钻芯法、拉拔法等。破坏检测是指对被检测对象造成完全破坏的检测方法,如加载试验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水平高端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难度大、责任重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和良好素质的人员来执行。同时,还需要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存在的主要问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对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检测效果和准确性,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一)检测机构资质不规范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的机构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检测业务。然而,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些无资质或者超范围承接检测业务的机构,或者利用挂靠、转包等方式进行违规经营。这些机构往往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无法保证检测质量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甚至出现造假、弄虚作假等行为,给建设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二)检测方法不科学

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检测人员对标准不熟悉或者不遵守,或者受到委托方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干预或者诱导,导致检测方法不科学。例如,取样不够规范,没有按照标准的抽样规则进行取样,或者取样数量不足、位置不合理、标识不清晰等;或者采用不适用或者过时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不能反映真实的检测数据和结果;或者对检测数据进行人为篡改或者误差放大等。

(三)检测报告不规范

检测报告是反映主体结构质量状况的重要依据,应当按照规定格式和内容进行编制,并经有关人员签署盖章后生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检测报告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报告格式不统一,有些报告没有按照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编制,缺少必要的信息和内容;二是报告内容不完整,有些报告没有明确说明检测项目代表数量(批次)、检测依据、检测场所地址、见证人员单位及姓名等相关信息;三是报告内容不客观,有些报告没有真实反映检测数据和结果,或者对结果进行错误或者片面解读。

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优化策略

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损检测技术、智能化检测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实现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全面、深入、动态地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检测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共享和分析,提高检测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可利用性,为工程质量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例如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GIS技术,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空间分布、位置、范围等信息的可视化展示,方便检测机构和委托方对检测任务的分配和监控。通过BIM技术,实现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三维模型的创建、编辑、共享和交互,方便检测人员对结构的详细了解和分析。应积极推广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水平。

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协同化和互动化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协作,如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等,加强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监督和评价,建立健全从政府到社会的多层次监督体系,对检测机构和人员进行资质认证和考核,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惩处和曝光,提高检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检测效果和效益,促进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优化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也是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侯小霞.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J].建筑结构,2023,53(09):174.

[2]李丽.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建筑结构,2023,53(09):157.

[3]徐博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主体结构检测要点及其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