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构音障碍运用针刺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3

脑梗塞后构音障碍运用针刺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志鹏 ,杨滨*

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 内蒙古包头市  014010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后构音障碍运用针刺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以我院脑梗塞后构音障碍患者(66例)为调研对象,平分2组,给予不同治疗方式,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针刺治疗,比较治疗价值。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75.76%,P<0.05;评估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分级情况,试验组5级占比为36.36%,高于对照组9.0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组间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Frenchay评分,VH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试验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脑梗塞后构音障碍治疗中,运用针刺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构音障碍程度,提高患者语言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式,值得借鉴。

关键词:脑梗塞;构音障碍;针刺;舌针;头针

我国脑梗塞发病率较高,同时患者存在年轻化趋势,日渐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脑梗塞患者后遗症较多,脑梗塞疾病本身及其后遗症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1-2]。构音障碍是脑梗塞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体发病与患者神经运动控制功能受损有关,导致患者与发声有关的肌肉运动出现不协调问题,口腔和声带运动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患者无法正常发声,而长期构音障碍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言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目前针对脑梗塞后构音障碍患者,临床尚无特效治愈方式,而中医治疗手段应用价值较高,其中针刺治疗方式优势明显,但是具体方法及作用机制尚无明确论断,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分析了脑梗塞后构音障碍运用针刺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意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以我院脑梗塞后构音障碍患者(66例)为调研对象,平分2组。对照组男:女(例数):19:14,年龄均值(48.98±2.55)岁,病程均值(2.11±0.25)年;试验组男:女(例数):18:15,年龄均值(48.22±2.94)岁,病程均值(2.32±0.44)年例。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小,可比。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2)意识清楚且认知正常者;(3)临床资料无缺失者;

排除标准:(1)脑梗塞反复发作者;(2)伴有颈项部或咽喉病变者;(3)执行其他治疗方案者。

1.2 方法

对照组 常规治疗,医生评估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开展降血压、调脂、控糖、抗栓等治疗;同时配合言语训练:①放松训练,治疗师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平复情绪状态,并叮嘱患者依据指令放松;②呼吸训练,治疗师指导患者逐渐延长深呼吸,同时放慢呼吸频率,学会控制呼吸;③发音训练,指导患者噘唇咧齿、张口闭口、咀嚼鼓腮、伸舌卷舌。同时治疗师引导患者进行启动训练,保证发音器官保持发音动作,从无声发音引出声音;并有效控制音调和音量,且注重 音辨训练,治疗师给患者听说话录音,引导患者纠正自己说话中的错音;④强化纠错训练,指导患者每天练习用力吹气,改善软腭功能,客服鼻化音,同时进行打哈欠等训练,确保声带完全打开。

试验组 针刺治疗,基础治疗同上,并进行针刺治疗:主穴:廉泉、金津、玉液、颞前线、顶颞前斜线下2/5段;配穴:对于气虚血瘀患者,取气海和足三里,对于上肢不遂患者,取手三里、肩髃、合谷;对于下肢不遂患者,取阳陵泉、环跳、足三里、风市、解溪;若患者肝阳暴亢,取太溪和太冲。治疗时患者取仰卧或者坐位,针刺部位周围及医生手部均需严格消毒,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0.5-1.0寸,进针后提插捻转,小幅度操作2-3min,对于颞前线、顶颞前斜线,保持针柄同头皮成30度,进针后提插捻转,持续2-3min(200-400次/min);金津和玉液进行点刺放血,医生控制患者舌前体1/3位置,并取三棱针,确定舌下两侧静脉,快速点刺2-3次,排出血液,每周2次。患者每周治疗5d,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判断,从障碍缓解程度进行评定,无效即为治疗前后无变化;有效:语言程度缓解1度;显效:语言程度缓解达到2-3度,根据显效率和有效率计算总有效率,二者之和即为总有效率[4];(2)言语功能评估,共5个等级:1级:完全听不懂言语,或者不能发音;2级:可发单音词,但不清楚,偶尔可听懂言语;3级:可听懂语意,但吐字欠清晰,反复重复;4级:可听懂语意,吐字清晰,但易疲劳;5级:表达良好[5];(3)构音障碍评估,使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内容:反射、呼吸、唇运动、喉运动等,29-145分评分,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轻[6];(4)嗓音障碍主观评估,使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内容:生理、功能、情感,共10项,0-40分评分,分值越高,障碍越严重

[7]。(3)(4)在治疗前1d和治疗后4周进行评估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4.0;计数资料:[n(%)] ,行 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75.76%,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33

13(39.39)

18(54.55)

2(6.06)

31(93.94)

对照组

33

10(30.30)

15(45.46)

8(24.24)

25(75.76)

--

--

--

--

4.243

P

--

--

--

--

0.039

2.2语言功能分级

评估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分级情况,试验组5级占比为36.36%,高于对照组9.09%,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分级占比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试验组

33

3(9.09)

5(15.15)

6(18.18)

7(21.21)

12(36.36)

对照组

33

7(21.21)

10(30.30)

5(15.15)

8(24.25)

3(9.09)

--

--

--

--

--

6.988

P

--

--

--

--

--

0.008

2.3构音障碍缓解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组间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Frenchay评分,VH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试验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构音障碍缓解情况比较(,n=33,分)

组别

改良Frenchay评分

VHI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试验组

79.75±3.32

98.25±3.86

20.873

0.000

27.53±3.75

19.11±3.24

9.760

0.000

对照组

80.11±3.48

90.11±3.44

11.740

0.000

27.37±3.22

23.27±3.11

5.261

0.000

t

0.430

9.044

--

--

0.186

5.321

--

--

P

0.669

0.000

--

--

0.853

0.000

--

--

  1. 讨论

脑梗塞发病突然,患者出现脑功能损伤,属于器质性脑损伤脑血管疾病,我国发病率较高,同时患者发病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构音障碍是脑梗塞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脑梗塞后因发音器官的神经肌肉器质性病变,导致发生言语的肌肉运动缓慢、无力、不精确或不协调而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发音困难、语音不清、音调异常,语速过慢、过快或暴发性言语,音量过弱或过大,言语连贯性障碍等,不能形成清晰明了的语言,影响患者正常沟通,增加患者身心负担,也增加了家庭成员照护负担,因此临床重视探究更为高效的治疗方式[8-9]。但是目前针对脑梗塞后构音障碍患者,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式,其中中医治疗手段应用价值较高,针刺效果显著,但具体方式、作用机制等尚无明确论断,具体应用情况需做进一步探究,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科学指导[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语言功能分级结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组间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Frenchay评分,VH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试验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原因分析如下:正常情况下,言语的产生需要多部位协调完成,声道产自喉部,再经由口鼻咽部产生共鸣,神经支配唇、舌、齿、腭相互配合,以此协调发音。因此针对脑梗塞后构音障碍患者,常规治疗注重言语训练,开展动作训练、构音训练和表达训练,并帮助患者纠音,引导患者反复练习,解决构音障碍问题。但是单纯言语训练无法高效的改善患者病情,患者恢复周期更长,病症恢复不够彻底,应用价值欠佳。而中医手段治疗更具优势,中医理论中无脑梗塞后构音障碍病名,但根据症状及病因分析可知,其与“喑痱”“风痱”等相近,发病后患者咽部窒塞,舌体强硬,具体发生于肾虚有关,此疾病病位在脑,病变表现在于咽、舌,发病与心肝脾肾有关,患者多存在肝肾阴虚、化火生风、火热炼液,脑窍痰淤闭阻,致使言语謇涩。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针刺能够对患者脑微循环起到改善作用,增加血流灌注,利于神经干细胞增殖,抑制神经元凋亡,对脑血管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在治疗时采取头针与舌针相结合的方式,头针确定在颞前线、顶颞前斜线下2/5段位置,两条穴线贯穿督脉、胆经、膀胱经、三焦经、胃经,对其进行刺激能够作用于支配咽喉肌群运动的疑核和支配舌肌的舌下运动神经核,改善其功能;而舌针选穴兼顾内部舌穴和外部舌穴,前者包括金津和玉液,后者则为廉泉,患者病变部位在咽、舌部位,针刺此处穴位主要遵照腧穴近治原则,并且多条经脉循行同舌、咽关系密切,而经络与脏腑相连,针刺此处穴位能够对脏腑功能进行调节,濡养脏腑。舌针治疗后,能够直达病所,改善患者言语功能,并对肾脏和脾脏功能进行调节,强化肾气滋养;且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经由舌咽部腧穴进行治疗,对舌下神经、迷走神经进行刺激,对神经元导入冲动刺激,并传达到大脑皮质功能区,建立新的传导通道,促进言语功能恢复。

综上,在脑梗塞后构音障碍治疗中,运用针刺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构音障碍程度,提高患者语言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邢津骁, 王洋洋, 汤继芹,等.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2,31(3):335-339.

[2] 葛宏慧, 朱才丰, 桂林,等. 调任复音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21, 37(5):5-9.

[3] 段红莉, 张中平, 许秀,等. 初发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中医针刺、言语训练联合电刺激干预效果[J]. 世界中医药, 2019, 14(1):187-190.

[4] 刘勇, 罗瑞. 针刺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 2020, 40(2):115-118.

[5] 刘晓蔓, 王军, 李诗梦,等.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世界中医药, 2020, 15(15):2312-2316.

[6] 李进阳,申鹏飞. 聚泉穴配合舌面分区点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8(22):3868-3872.

[7] 缪辉宇, 曲崇正, 陈波燕,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神经功能、肌电图及构音障碍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21(6):199-202..

[8] 汪稳, 奚文举, 楼慧,等.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21,48(3):179-182.

[9] 夏俊, 陈章妹, 张建明,等. 早期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 42(9):847-851.

[10] 胡墅婷, 皮敏, 周瑞,等. 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8):1490-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