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山师东海实验学校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0
摘要:在中小学阶段的中小学生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充分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正确处理与科学指导,这样不但能够使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以合理处理,同时还能够使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的质量和效果得以合理提升,进而使他们实现有效发挥和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引言
教师这个职业注定是不平凡的,其自身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若想将学生教育好,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身,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情感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成长为有血有肉和懂得感恩的人,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国之栋梁。
1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1.1环境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中小学,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一切都是新的。来到陌生的环境里,学习任务重了,时间紧凑了,压力也随之增大,这些都是对其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的一个考验。有些学生的心理成熟度高、弹性好、性格温和,他们去到新环境,哪怕有些制度让自己感觉不舒服,也能慢慢适应,但是对于个性较强,或者处在叛逆期的学生来说就非常困难,部分学生还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比如,困惑、焦虑、害怕等;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打瞌睡,没精神;有的学生无法约束自己,总是在课堂中干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躯体化症状,比如一到学校就发烧、呕吐,但去医院检查并未发现躯体疾病,从学校的环境回到家里症状就会自然减轻等,这些都是由于中小学生的适应不良造成的。
1.2社会原因
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懵懂阶段,不良社会风气容易使中小学生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出现追名逐利、金钱至上的不良价值观。社会上出现的负面的、有消极影响的事件,与学校的教育之间产生偏差,也容易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
1.3学校原因
应试教育下,中小学生繁忙的学业也是造成中小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的因素之一。中小学生不仅要学好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其他技能。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没有得到释放,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脆弱、孤僻的心理。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对中小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回应,或漠视、随意否定中小学生,容易让中小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教师对中小学生过高的学习期望及要求,会使他们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1.4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原因也是造成中小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的因素之一,如家庭氛围的不和谐、单亲家庭的影响,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家庭教育方式不对,或家长从不过问孩子的事情,一味地从物质上满足、溺爱孩子。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容易造成孩子压力过大。
2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2.1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规律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发展的核心时期,更是树立价值观念的重要节点,特别是现如今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下,中小学生比较容易受到网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会给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实践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情景,或者是展示给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入到所创设的情景当中,再对相应的专业心理学知识进行论述。当然,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展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家庭背景和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在这个基础上精确地判别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面对负面情绪。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既拉近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又解决了自身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2.2创造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中小学阶段教学作为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开始,对于刚迈入校园的学生来说难免会产生不适应。校园作为与家庭教育观念的衔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适应当前年龄段的心理成长环境着显得尤为重要。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多创设心育短课渗透,增强学生心理能量,心理教育应重在日常的发展性心育的开展,因此以“课程推进”的理念,开发心育短课,从学习方法、人际交往、亲子沟通、自我认识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主题,通过每周的多彩晨会,进行精心的设计,进行心育正能量的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感悟,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健全的心理成长。
2.3开展与心理训练相关的实践活动
以学生作为核心主体的各种活动实际上是学生亲身体验行为的关键方式。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如下实践活动:第一,举办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高层次实际需求得到满足,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视野,以后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第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校、区、市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既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能够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同时通过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三,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比如在疫情期间可以组织名画模仿秀,学生惟妙惟肖的观察模仿中,捧腹大笑,消除内心的焦虑,与名画面对面,既培养了审美能力,又内化了学生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性格。第四,以加强班级学风和班风为切入点,组织各个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从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学会与同学相处,与情绪交朋友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心理环境的活动,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向上、融洽的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健康的人格。
2.4面对现实认识自我
积极向上且健康的心理既要求人们充分认识自己,又要求始终保持一种接纳自己的态度,也就是坦然承认并接受现实自我,千万不可以有任何自憎自恶和自轻自贱。一些学生可能存在某些生理上的缺陷,也有一些学生家庭环境不太好,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这种表现就是不接受和不承认现实自我的主要体现。学生要在全面接纳现实自我这一基础之上将自身具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产生与他人持续抗争的勇气。
2.5实施干预,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学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完善心理危机预防、识别、干预、转介机制,搭建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平台,促进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于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要加强关注,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2.6创建家校协同合作关系
和谐的家校生关系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学校应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密切家校联系,做好家长工作,共同为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要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把家访做到位,在家长面前多表扬孩子,让孩子觉得学校理解自己,使学生充满信心,防止讲问题过多让学生紧张、家长焦虑。同时要加强与家长沟通,争取理解、支持和配合,引导家长学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避免因催促作业、手机管理等问题产生激烈亲子冲突。
结语:
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我们不仅要熟练运用各种心理技术,还要用心陪伴,真诚对待,只有获得他们的信任,我们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找到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琦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3).
[2]赵明英.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师,2021(15):2.
[3]程海.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