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赵露露

南京市中医院 210000

摘要目的:评价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采取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对患者转运指标、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价值。法:6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患者为样本,研究指标在2021.05-2022.06时间段内,数组排列随机化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人员(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纳入30例人员(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统计对比:(1)院内转运指标;(2)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较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人员院内转运指标、家属护理满意度数值改善价值较为理想,(P<0.05)。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采取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可积极改善患者院内转运指标,满足家属实际护理需求,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积极。

关键词:安全转运护理模式;急诊科;院内转运;应用效果

    在医院当中,急诊科具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突发事件发生几率较高,以及抢救任务重等诸多特点。而急诊科患者在经过初步抢救、复苏后,应当及时帮助患者转入其他科室。虽然院内转运时间较短,但转运过程当中,极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病情或生命体征改变,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此,应当采取安全转运护理模式,保护患者生命安全,详情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患者为样本,研究指标在2021.05-2022.06时间段内,数组排列随机化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人员(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纳入30例人员(安全转运护理模式)。

对照组人员占比方面,男患者人数占比18例,女患者人数占比12例,年龄抽取范畴18~69岁之间,平均值为(43.58±4.36)岁;实验组人员占比方面,男患者人数占比19例,女患者人数占比11例,年龄抽取范畴18~70岁之间,平均值为(43.87±3.84)岁,P>0.05。

1.2方法

    对照组: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指导以及心理护理。

实验组:转运过程当中,首先应当及时做好转运前病情评估,收集患者资料,评估患者是否具备转运条件。此外,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状况,以及了解患者生化指标结果。对于转运过程当中,不良事件以及安全隐患发生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做好应急用药处理。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当由主管医师随同转运工作,同时,对转运流程进行合理规划,做好交接工作,定期进行转运考核干预。而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当及时保障患者转运过程当中,降低转运风险,将患者气道分泌物进行清除后,做好预先插管处理,保障气道畅通,包扎出血部位,以及使用相应治疗药物。此外,开设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优先检查及治疗。此外,转运前做好科室通知,到达转运目的地后,做好交接以及检查患者病情、皮肤及伤口状况,在签名后方可离开。

1.3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纳入患者:(1)院内转运指标;(2)家属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数据格式统一为[IMG_265,(n,%)],由T值、X2值完成数据校验,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        

2结果

2.1院内转运指标   实验组院内转运指标如下:转运并发症发生率3.33%、转运时间(12.21±3.02)min、转送科间满意度96.67%;开展护理干预引导,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患者院内转运指标有积极改善措施。

表1 院内转运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转运时间(min)

转运并发症发生率(%)

转送科间满意度(%)

对照组

30

17.12±4.16

6/30(20.00)

22/30(73.33)

实验组

30

12.21±3.02

1/30(3.33)

29/30(96.67)

T

--

5.2315

4.0431

6.4052

P

--

0.0000

0.0444

0.0114

2.2家属护理满意  实验组家属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76.67%;家属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引导,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数据优化价值明确。

表2 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0

20/30(66.67)

3/30(10.00)

7/30(23.33)

76.67

实验组

30

26/30(86.67)

4/30(13.33)

0/30(0.00)

100.00

--

--

--

--

7.9245

P

--

--

--

--

0.0049

讨论

    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当中,虽然时间较短,但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应当及时对转运过程进行监护,做好急诊急救延续工作[1]。而随着近年来急诊患者病情状况愈加复杂,因此,转运过程当中,不安全及隐患事件发生风险较高,导致患者病情有所加重[2]。例如,呼吸道阻塞、剧烈震荡、氧气供给不足、内脏出血、脑疝等,导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应当及时在转运过程当中,实施有效护理手段,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3]

研究数据对比,实验组相较之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研究数据改善积极。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使用过程当中,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发展,以及医护人员素养,制定个体化培训计划,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4]。同时,对操作流程进行全面规范,做好交接工作,提升医护人员交接能力。此外,通过定期考核手段,了解医护人员在转运危重症患者过程当中,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急救事件处理能力,从而在转运过程当中,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确保转运患者时,突发事件发生几率较低[5]。此外,转运过程当中,建立患者病情记录表,以及做好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详细检查谈话以及签字等环节,作为后期治疗依据。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在患者转运过程当中,具有良好责任心,以此有序开展抢救工作,提升患者预后水平。

综上所述,安全转运护理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当中,可及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降低院内转运风险事件几率,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斌. 急诊危重症转运风险评估单在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安全护理分析 [J]. 生儿育女,2022(20):127-130.

[2] 廖飞娥,刘宝仪,范小龙. 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 辽宁医学杂志,2021,35(1):76-78.

[3] 刘亚平,周艳.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7):191-193.

[4] 杨晓琳,于真真. 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9):167-168,173.

[5] 于有芹,余欢.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运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22,19(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