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与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2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与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马毅

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6354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

一、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阳性家族史患者可达到5-18%,可见遗传是不能忽视的病发起因。

2、非甾体类抗炎药

由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极容易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甚至会增加肠道的通透性,从而损伤到了胃肠黏膜,甚至会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发率,影响到患者的结肠功能及健康。为此在生活中,不宜长时间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3、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也会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作,比如说精神高度紧张或者是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等等,都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肠道的运动功能,从而导致肠壁出现炎症以及溃疡的现象。

4、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导致肠粘膜受到损伤,患者如果不注意及时有效的治疗治愈肠道感染,就会肠道粘膜长期反复受到病灶的侵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几率显著提升。

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天,和高热、腹痛。

体征与病期和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病人往往有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尤为明显。中毒性巨结肠时可有腹胀、发热和急腹症征象。由于频繁腹泻,肛周皮肤可有擦伤、剥脱。还可发生肛周炎症如肛裂或肛瘘,虽然后者在Crohn病中更为常见。直肠指检感疼痛。皮肤、黏膜、舌、关节和眼部的检查极为重要。

三、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方法

1、湿热蕴肠证腹泻黏液脓血便;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下腹坠痛或灼痛,口苦,口臭,发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药选取芍药汤:炒白芍15g,黄芩9g,黄连、大黄、槟榔、当归、木香各6g,肉桂1.5g。大便脓血多,加紫珠草、地榆;大便白冻黏液多,加苍术、薏苡仁;腹痛甚,加元胡、乌药、枳实;发热,加葛根。

2、肝郁脾虚证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大便稀烂或黏液便;胁闷喜叹,食少腹胀,矢气频仍,常因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等而诱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疏肝理气,健脾强运。痛泻要方合四逆散:白术、芍药、枳实各10g,陈皮、柴胡、防风各6g,甘草3g。排便不畅、矢气频繁,加木香、槟榔;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加党参、茯苓、炒扁豆;胸胁胀痛,加香附、青皮;大便夹黄白色黏液,加黄连、白花蛇舌草。

3、脾胃气虚证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许脓血;腹胀肠鸣,腹部隐痛喜按,食少纳差,食后腹。胀,头晕肢乏;舌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补脾益气,健运强摄。选取参苓白术散:人参3g,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各10g,薏苡仁、莲子肉15g,桔梗、砂仁各4.5g,甘草3g。大便夹不消化食物,加焦山楂、神曲;脓血明显,加黄连、地榆炭;腹痛畏冷,加炮姜、附子;久泻气陷,加黄芪、升麻;久泻不止,加赤石脂、诃子。

4、脾肾阳虚证久泻不愈,大便清稀或伴有完谷不化,或黎明前泻,脐中腹痛,喜温喜按,腹胀肠鸣,食少纳差;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健脾补肾,温阳固肠。理中汤合四神丸:人参、炮姜、炙甘草、生姜、大枣各3g,炒白术、补骨脂、肉豆蔻各10g,吴茱萸、五味子各6g。腹痛甚,加炒白芍;小腹胀,加乌药、小茴香;大便滑脱,加赤石脂、诃子。

5、气阴虚燥证大便秘结或粪带少量脓血;便意频仍,排便困难;腹中隐隐灼痛,午后低热,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小便淡黄;舌红、少苔,脉细数。益气养阴,清热润燥。驻车丸合益胃汤加味:沙参、冬瓜仁各15g,麦冬、玉竹、阿胶、丹皮、白芍各10g,当归、荷叶各6g,黄连、甘草各3g。低热,加地骨皮、鳖甲;便下赤白黏冻,加白花蛇舌草、秦皮。

6、血瘀肠络证腹痛拒按,痛有定处,泻下不爽,肠鸣腹胀,下痢脓血,血色紫暗或黑便;舌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活血化瘀,理肠通络。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蒲黄、五灵脂、元胡各10g,红花、没药、乌药各6g,甘草3g,肉桂1.5g。腹满胀甚,加枳实、厚朴;腹有痞块,加炮山甲、皂角刺;腹痛甚,加三七粉、白芍;晨泻明显,加补骨脂、骨碎补。

四、治疗效果

1、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①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②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③大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 

2、显效:①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要症状明显改善,舌脉基本复常。②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达2度以上(重→轻或中→0)。③大便常规镜检正常。

3、好转:①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达1度以上(重→轻或中→轻)。②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达1度以上。③大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