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指导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指导方法

袁琳

身份证号码:522627199303041668

摘要:文化广场是都市区域内特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融文化传播、休闲娱乐、教育体育锻炼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广场,既能够反映区域特点,又能够完成不同功能任务,在都市空间结构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在文化广场中文化空间则成为其性质、特点的重要空间。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文化传承,就应该重视人文发展的互动性。

关键词:人本;文化;绿色;智能;

引言: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应注重考虑城市文化,同时还应考虑布局,其规模、面积、以及广场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设想。在文化广场的设计中,要注意与城市的基调形成相互呼应的景观,并且在设计中国注重文化内涵,结合城市中文化发展规律,设计出具有该城市文化特点和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

1.1尊重场地自然条件

凸显当地特点对文化广场的设计也有着很大作用,因此本身文化广场设计在能够满足民众休闲玩乐与运动的同时也必须凸显人文内容,在人文内容这一点上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能够结合本地的人文特点加以设计。同时必须重视的是城市建筑广场设计还必须兼顾当地的自然环境、气象和地形特点等。同时必须重视地域特色的突出,尽可能运用具有当地特点的设计美学手段和材料,表现当地风景景观特点。

1.2以人的需求出发去设计场地

首先必须是拥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场所,而后这个场所又必须是供人类进行社会活动和休息娱乐的场所,并把人们聚集在同一处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空间中。就文化广场工程来说,它在具有供人类娱乐活动的社会作用的同时,又要具有相应的人文意义,并因其开放性的空间适应于人类开展交往、集会、游乐、休闲、运动等各种综合性社会活动,对城市中人性化的开发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有着"都市中的客厅"的重要意义1。文化广场是现代都市中最具公共性、最有文化感染力,又最能反映现代城市中文明内涵的开放性空间。因此都市文化广场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文化广场建设主要关系到其发展形式、公共场地建设、园林绿化布置、与道路体系衔接等方面内容。在实施城市文化广场建设同时还应当体现经济性、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兼顾的基本原则。

二、尊重当地文化

2.1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更加关注城市文明系统的创建。文化广场是城市区域内独特文化传统展现的主要空间,对于实现城市区域内独特文化传统的开发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而文化广场也一般是由不同的,可以反映城市区域内独特文化传统的空间所组成的,不同的空间就有着不同的空间,将各个空间的功能整体地统筹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文化宣传、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身的城市文化广场,不但扩大了城市广场景观,而且提高了文化广场的整体功效,也使得各个空间的相互互动,更可以反映城市区域的文化特点。

2.2完善城市文化配套

针对于部分地区对于基础文化设备的缺失,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通过与院校合作,建立适应管理具体项目的专业机构和教材,以及针对各种类型的管理人员开展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式的管理培训,对于掌握发达城市和先进国家的管理先进经验都是十分必要的2。要有策略有针对性的引进人才。根据中国城市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应重视引入各种专业人才,以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制订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建立更加合理的人员机制。唯有如此,方可促进城市工作再上更新台阶。文化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与地方文化资源整合的新平台上为文化建设增加重要支撑作用,并着力形成一条促进文化创新融合区域文化发展的新格局。首先,必须围绕文化创新建设中形成的产业园区,形成创新文化带,必须做好文创的科学谋划,提升文创产品资源的使用率,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并且必须加强对文化管理政策的支持,着力集聚地方文化优势资源,进行集约化文创产品开发。其次,必须提升文创产品建设的文化政策供给能力,必须切实贯彻国家有关文创产品优惠政策,做好文化产业的规划工作,必须进一步落实国家文化政策精神,必须进一步依托地方优势文化挖掘文创项目的新经济增长点3。再次,必须强化版权保障,加强文化创意设计的知识产权工作,构建良性的文化创意设计开发的社会公平性氛围,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意设计的产业实力,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意设计发展市场,切实降低文创交易的成本,促进文化创意设计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设计与文化产业的整体价值。

三、绿色生态设计

3.1文化广场的海绵城市设计

在下沉式绿地景观优化设计中,应对城市生态景观的客观实际特点进行密切分析与研判,统筹绿地景观的各类相对分散要素,将其中的道路、绿地、铺装等进行有效关联,使自然降水环境下形成的地表径流能够流向雨水口,提升硬质铺装与下沉式绿地在雨水口方面的优化配合。合理设计路牙石高度,为地表径流实现有序归集创造良好条件,并采取特定阻隔物防止水流对土壤的侵蚀。运用膨胀页岩、陶土粒等原材料对下沉式绿地景观的土壤状况进行有效改良,充分确保土壤下渗率符合要求,并设置溢流口,避免出现易涝区。

在海绵城市设计中,雨水花园的关键价值极为突出,具有建造成本低、管理维护方法简便、生态景观效果优越等优势特点,且对外界环境场地要求较低,可构造形成微生态循环体系。在雨水花园设计中,应首先从绿色基础设施出发,构建形成具有生态效益特点的网络框架载体,将美学理念、实用科技与构造手法等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其对雨水的净化和过滤作用。经过雨水花园净化后的水源可进行重复循环利用,提高单位水资源的利用价值,与城市蓄水水系进行有效关联,实现城市水系生态自然循环的过程。长期以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雨水花园设计理念的创新与运用,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方法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构建形成了基于生态学理念的雨水花园设计,有效拓展丰富了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内涵。在实践领域,尽管部分地区实现了雨水花园的设计与建设,实现了对雨水的循环利用,有效防范化解了城市因自然降水而出现的内涝问题,但这更多情况下局限于综合体内部,与城市环境的关联与交互相对不足,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带动作用不甚明显。可见,在未来雨水花园设计中,应密切结合城市生态实际,围绕改善人居环境这一目标要求,实现雨水花园综合效益的最优化。

3.2采用本土树种和谐共融的景观

植物都对生长条件存在着一定需求,从而在城市各个地方都能够产生具有各自优势的独特风景。在城市规划广场绿地植物配置中,也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当地植物为主,这不但可以就地取材、提高植被成活率、减少管理投入,同时也可以形成城市风格。而就北海市而言,广场的绿地植物搭配自然就离不开都市花卉——三角花,三角花的花期长、颜色变化多,具有大红、紫红、粉色、橘黄、象牙色等多种色彩,不论是作为城市的主要配置植物,又或是作为城市行道树装饰植物,都能够产生十分艳丽的色彩。

也可以通过利用植被自身的特点,赋予一个植物景观的特殊意义,从而形成比较适应于现场环境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许多的人文底蕴被慢慢减弱,没有神韵的都市风景变得黯然无色。

四、智能化对场地的提升

4.1景观小品智能化

智能交互景观小品在景观设计中的直接使用,是指根据对应的设计对象或已经确定的规划设计方案,只需要根据现景规划或按照甲方要求确定了设置智能交互景观小品的适当地点,然后再选取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上现有的小产品。而由于景观小品是城市景观的关键构成元素之一,所以尽管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包含有景观小品设计概念,但由于园林绿化设计规模较大,若对各种景观小品全部实行个人订制设计与制作,会浪费巨大的时间、资金,而且不合乎设计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原理。

4.2植物养护智能化

植物养护工作是城市绿化管理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养护水平将直接影响城市绿化管理的整体效率和运行状况。城市绿化管理应提高植物养护的重视程度,注重技术水平的积累和管理质量的改进。城市绿化植物养护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规划和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前期城市绿化规划投资的预期效果,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和品质,并为居住在城市中的市民提供一个优良、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

结束语:文化广场的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占有很大的作用,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中的空间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好坏。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他的设计与城市整体息息相关,只有把小部分的广场设计与道路、居住区、整体环境相结合起来,就能在文化广场中看见整个城市的风貌,这就是设计中的以小见大。人们在文化广场中感受到的就是该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在一个广场小空间感觉到的就是整个城市所在的大空间,给人一种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培养人们对城市的热爱,有利于城市文化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肖文娇,薛文峰.基于蒙古马主题文化的广场景观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2(04):119-121.

[2]吕桂菊,张志远.乡村标志性景观的叙事设计[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2,20(01):28-35.

[3]舒玉洁.地质文化广场景观设计[J].工业建筑,2020,50(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