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730
想必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大家对消毒和灭菌不再陌生,经常听到相关词汇,然而能真正理解并正确区分二者的人极少。那么生活中的消毒和灭菌到底有何不同呢?希望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对您有所帮助。
——概念上的不同
消毒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并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故消毒并不彻底,不能代替灭菌。凡是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消毒剂经常也被称为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目的分为疫源性消毒和预防性消毒;根据消毒水平高低分为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与低水平消毒。
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促使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一种措施,其具有杀灭物体内所有活的微生物(包含芽孢)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采取物理方法达到灭菌目的。
——处理方法的不同
相比消毒,灭菌的要求更高,处理难度更大。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如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者化学灭菌剂。消毒则只需选择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或者生物消毒剂。将灭菌的处理方法用于消毒完全没有必要,而且可能产生本来不会发生的副作用。如果将消毒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则会导致灭菌失败。
常用消毒方法:(1)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可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方法包括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含氯制剂、臭氧及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设置适宜浓度和有效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2)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其中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碘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按照合适浓度及有效作用时间进行消毒,可达到中水平消毒。(3)低水平消毒。杀灭细菌繁殖体(除了分枝杆菌)和亲脂类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比如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条件下以适宜浓度及有效作用时间进行消毒。
常用灭菌方法:(1)物理灭菌法。①热力灭菌法,基于温度及压力等灭菌条件下,达到一定的加热时间进行灭菌。比如:火焰灭菌法,利用火焰加热杀灭微生物;干热灭菌法,利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适当温度和压力的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煮沸灭菌法,利用沉没在沸腾水中加热杀灭微生物;间歇灭菌法利用80℃~100℃水或流通水蒸气,24小时为一周期,每隔30~60分钟反复加热3~5次。②过滤灭菌法,筛除或滤材吸附等物理方法除去微生物,适用不能受热的物品,比如含可溶性或不稳定物质的培养基、试验液体、液状医药品等,其最大的缺点在于无法滤除病毒。③照射灭菌法。第一,放射线灭菌法,利用基于放射源产生射线照射,杀灭微生物,适合耐受放射线照射的物品,如金属制品、玻璃制品、橡胶制品、纤维制品等;第二,紫外线灭菌法,通过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灭菌方法,不仅适用于橡胶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纤维制品等,而且适合设施、设备、水或医药品等。
(2)化学灭菌法。①气体灭菌法,利用环氧乙烷或甲醛灭杀微生物,常用于玻璃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纤维制品等,也可用于设施、设备活粉末状医药品等,被灭菌物品未变质是气体灭菌的前提。②药液灭菌法,一般选择甲酚、乙醇、福尔马林水、苯酚水等进行灭菌,常用于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磁制品等,也可用于手指、无菌箱、无菌设备等。
——应用领域的不同
灭菌一般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品和需要灭菌处理的工业产品。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活清除致病微生物,而且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和清除掉,包括非致病微生物,对于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者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必须灭菌处理,如导丝、器械包、穿刺针等。
消毒则广泛用于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物品,也适用于医院中一般场所和物品的处理。消毒只要求杀灭或者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能引起人发病的程度即可,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起居和物品应该予以消毒处理,如呼吸管路、湿化瓶等。
概括来说,消毒只要求场所和物品达到无害化水平,而灭菌要求达到没有一个活菌存在。消毒和灭菌都是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播,但二者存在区别,要正确认识到二者的不同,正确看待,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