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成都 61000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变性巨大子宫肌瘤效果。方法:取2020年7月-2023年3月收治的88例疑似变性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均实行CT联合MRI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评估不同检查的准确率。结果:88例患者中共确诊78例变性巨大子宫肌瘤;病理结果得出,CT检查确诊69例,MRI检查确诊73例,CT联合MRI检查确诊75例。结论:CT联合MR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具备明显优势。
【关键词】疑似;变性巨大子宫肌瘤;CT;MRI;敏感度、特异度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病症,对健康产生很大影响[1]。报道显示,大部分子宫肌瘤可通过B超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明确诊断,但巨大子宫肌瘤不易进行鉴别,因此诊断较为困难[2]。变性巨大子宫肌瘤是指子宫肌瘤失去原本解剖结构,目前多采取影像学方法诊断,但该疾病容易和腹腔肿瘤、卵巢肿瘤混淆,单一检查诊断效果不太理想[3]。磁共振成像(MRI)是通过显示肿瘤成分、结构、变性情况,进而明确诊断。本文重点探讨,CT联合MRI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2020年7月-2023年3月收治的88例疑似变性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43.65±2.78)岁。纳入:(1)符合相关标准;(2)已告诉患者本研究开展目的,衡量利弊后签字确认;(3)表达、沟通无障碍,意识清楚;(4)能遵从指导完成诊断;(5)耐受性好;(6)基本信息完善。排除:(1)肝肾功能障碍;(2)其他脏器存在恶性肿瘤;(3)造影剂过敏;(4)精神障碍或疾病;(5)伴血液类疾病;(6)视听障碍;(7)依从性极差;(8)中途退出或转院。
1.2 方法
CT检查方法:使用40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范围从耻骨下缘到肝顶部。参数为:层间距4mm,电压120kV,层厚4mm,电流240mA,螺距1.5。增强扫描:在肘静脉注射90ml碘伏醇造影剂,注射速度3ml/s;动脉和静脉时间为30s、62s。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上传到工作站,实行多平面重建处理。
MRI检查方法:使用GE 1.5T MRI扫描仪器,体表线圈层厚4mm、间距3mm;参数设定为SE-T1WI序列,TR 500ms,TE 12ms;T2WI序列,TE 90ms,TR 3500ms;冠状位TSE-T2WI序列,TE 8ms,TR 270ms。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射0.01mmol/kg钆喷酸葡胺造影剂,速率1.5ml/s,使用FSPGR序列扫描,TE 2.1ms,TR 5.52ms。
1.3 观察指标
(1)通过病理检查得出的结果,作为CT、MRI、CT联合MRI评估标准,记录准确率。
(2)观察CT与MRI的特征。
(3)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88例患者中共确诊78(88.64%)例变性巨大子宫肌瘤,CT检查确诊69(88.46%)例,MRI检查确诊73(93.59%)例,直径约10-20cm;CT联合MRI检查确诊75(96.15%)例。其中15(19.23%)例宫颈部肌瘤,42(53.85%)例肌壁间肌瘤,21(26.92%)例浆膜下肌瘤。
2.2CT与MRI表现
CT:和正常子宫密度比较,按照肌瘤CT平扫密度,可分为2种类型:①等密度肿瘤21例,肿瘤边界锐利、清晰,内部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部分变性;②混杂密度肿瘤57例,病灶高低密度不均匀,CT值10-40Hu,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最高CT值可达106Hu,内部可见无强化区域,手术证实无强化为变性区域。
MRI:清晰显示肿瘤与子宫、周围组织关系,按照肿瘤和正常子宫信号对比,分3种类型:①肌瘤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为左侧阔韧带源性变性平滑肌瘤;②肌瘤在T1WI、T2WI以等信号为主,内部可见小斑片状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病理证实为肌瘤部分区域变性;③肌瘤在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分布在肿瘤内,证实为平滑肌瘤变性。
2.3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CT诊断变性巨大子宫肌瘤:敏感度为34/39乘100%=87.18%;特异度为35/39乘100%=89.74%;准确度为(34+35)/78乘100%=88.46%。
MRI诊断变性巨大子宫肌瘤:敏感度为36/39乘100%=92.31%;特异度为37/39乘100%=94.87%;准确度为(36+37)/78乘100%=93.59%。
CT联合MRI诊断变性巨大子宫肌瘤:敏感度为37/39乘100%=94.87%;特异度为38/39乘100%=97.44%;准确度为(37+38)/78乘100%=96.15%。见表3。
表3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变性巨大子宫肌瘤结果 | 例数 | CT | MRI | CT联合MRI | |||
阳性 |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
阳性 | 39 | 34 | 5 | 36 | 3 | 37 | 2 |
阴性 | 39 | 4 | 35 | 2 | 37 | 1 | 38 |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或盆腔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偶有患者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出现贫血等症状,可发生在子宫任何部位,多见于子宫体部。巨大子宫肌瘤会向上生长,也会向腹膜后间隙生长,后者多见于宫颈部。这种生长方式的子宫肌瘤需要和盆腹腔、腹膜后肿瘤进行鉴别[4]。由于肌瘤本身并无包膜,周围肌层受压后会形成假包膜,血管从外传入假包膜供给瘤体,且假包膜中血管呈放射状,瘤壁无外膜,极易引发血供障碍,从而造成肌瘤变性[5]。
CT检查是利用X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盆腔部位(如子宫)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但该方法无法清晰显示子宫结构层次,不能做到既显示子宫病变又显示子宫肌层及其周围附件等情况。MRI检查能清楚显示子宫及附件结构,增强扫描可分时进行,多方面了解子宫情况、病灶形态、病灶部位、血管、血供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可通过一站式检查解决问题。
CT密度、空间分辨率高,平扫后增强扫描能直观显示肌瘤位置以及内部结构;MRI分辨率也高,一旦出现肌瘤变性情况,其呈现为中等、高、低等混杂信号。因此CT联合MRI能进一步明确诊断,提高准确性。
本结果得出,88例患者中共确诊78例变性巨大子宫肌瘤。CT诊断敏感度为87.18%、特异度为89.75%、准确度为88.46%,MRI诊断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4.87%、准确度为93.59%,CT联合MRI诊断敏感度为94.87%、特异度为97.44%、准确度为96.15%。这就说明,CT联合MRI准确度更好,可有效显示子宫与肌瘤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CT联合MR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具备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刘丽.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14(17):27-29.
[2]蒋薇. 巨大子宫肌瘤患者46例应用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27(20):98-99.
[3]刘润惠, 刘黎明, 刘娜. 1.5T磁共振联合CT对早期黏液变性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36(2):473-475.
[4]王艳华, 李春晖, 卜文瑾,等. 磁共振联合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2,39(5):562-566.
[5]杨慧萍, 梁晓超, 俞艳艳. CT联合MRI诊断变性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21,26(5):87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