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的人,从物质生产出发,将实践归结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正确地解决了实践与认识之间关系,看到了物质资料生产实践在历史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全过程,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新哲学”的依据。
一、科学的实践观的创立背景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主义将“实践”理解成一种精神活动,旧唯物主义将实践理解为人的日常生活琐事。他们都没有正确理解人类的实践本质,没有看到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意义。
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理论家们一方面用黑格尔的辩证法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用费尔巴哈的理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的永恒性。但是理论上论证的进步性和永恒性却和老百姓生活的凄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马克思开始思考,当资产阶级打着“自由”的旗号同广大工人、农民一起成功地推翻了封建统治之后,“自由”仅仅是资产者的自由,而不是人民的自由。马克思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自由”?
马克思将实现自由的途径放在了“实践”上。如果按照当时理论家将实践理解成精神活动,或者理解成日常生活琐事,是没有办法实现“自由”,没有办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因此,理论和现实都在呼吁要正确理解“实践”。
二、科学实践观的内容
(一)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概括而言,我们的生活包括两个大方面,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两大生活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吃穿住用行的物质生活资料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精神生活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因此,人类的生活一定是社会的生活。
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需要人类通过实践从客观物质世界中获得;精神生活的内容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的纯粹的意识的自由活动,而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明精神生活本质上仍旧是通过实践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来。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脱离实践去理解客观世界会造成真理检验标准的错误。之所以在地心说被证明之前,大家都认为日心说是正确,因为从人的直观感受来看,太阳确实是绕着地球转的。因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正是因为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认识对象,当时的人们才认为日心说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条件下,我们没有办法去检验我的认识是否正确。
因此,人类的主观认识是否正确,必须要从实践的角度去验证,“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2]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一切历史活动的前提
人类产生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的问题,也就是寻找食物、衣服等生活资料,制作工具、武器等生产资料的问题。但是大自然不会主动地将这些放到人类面前,人与自然之间必然产生矛盾。人类在解决这一矛盾中产生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农业、畜牧业等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也出现了工业等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
(四)实践在整个社会生活及其矛盾运动中具有变革作用
人类之所以能从原始的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发展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源于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发展着的实践最终将人类引向自由,实现共产主义。
人类产生之初,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依赖于部落、族群等由人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因此,此时的人类处于人的依赖性关系阶段,人类所享有的自由是极其有限的。
人类为了获得更美好的生活,通过实践不断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让人类的社会生活从原始社会的人的依赖性关系阶段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性关系阶段,这种“物的依赖性”意味着人是依赖于“物”,即物质财富,人所占有的财富越多越自由,因此这一阶段中人所享有的自由是有条件的。
人类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当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整个社会中充分涌流之后,人们便转而会去追求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再满足于个人物质财富的富足。这一阶段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阶段。
三、科学实践观的意义
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正是因为旧唯物主义看不到实践在人的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没有办法正确回答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问题;认识的检验标准问题;意识能动性问题。对于旧唯物主义这些没有正确回答的
关于认识的问题,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是脱离于物质和实践天生地存在我们头脑中或者是上帝放在我们头脑中的。
马克思则正确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将“物质—实践—意识”三者作为统一体去理解,打通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回答了人类认识的来源、真理的检验标准以及物质世界在人类认识指导下为何不断发展的问题,这就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联系了起来,解决了旧唯物主义脱离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世界的问题。
第二,揭示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当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反映论后,立刻就回答了旧唯物主义无法回答的问题。从此,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解决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目的的问题。科学的实践观告诉了人们,人类的认识不是先验的,客观世界不是不可知的,也告诉了人们人们的认识不是直观的,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科学实践观的建立让人类认识史进入了崭新的一页。
第三,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为创建科学的历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封建社会,皇权被认为是神权在人世间的代表,因此帝王的一切行为都被认为是神的旨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历史的发展的动力最终一定被归结到现实社会中所不存在的神那里去。
在人们没有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没有认识到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人类历史中作用时,不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理论家,还是代表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他们或将历史的发展归结为神的推动,或将历史的发展归结为某种高度抽象的精神。因此他们没有办法正确地理解历史。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为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认识从实践中来,但是认识绝对不是终点。就好像医学对人体的研究绝对不能止步于揭示人体运行的规律,而是要去寻找治病的方法。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为人们指出了认识世界的方法,即要参与到实践中去。同时也给出了改造世界的方法,也是要参与到实践中去。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