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相机产业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3

聚焦相机产业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

康英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省 西安市  710065)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军工企业的转型发展一直备受各界的关心和关注。如何实现“民养军,军带民”,成为军民融合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透过国产民用相机的发展历史,从一个角度展示我国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中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目前国际形势大变革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我国军民融合下一步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军民融合军工企业军转民

项目课题: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基于利益均衡的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的投资逻辑和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0KRMO76

1


1 企业军民融合发展历史回顾

建国之初随着开国第一仗的胜利结束,新生的人民政权以劣质的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这场掰碗的较量中,志愿军战士制胜的法宝是革命意志大如天,但是也让我方看到西方先进精良的装备对战争的巨大影响。为建国之初国家在发展战略中优先发展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是民用重工业还是国防军工业的争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例证。1953年随着周恩来总理成功随团访问苏联,双方达成友好互助协议。以社会主义苏联为榜样,按照苏联的工业来布局新中国未来的工业基础体系。这一年,随着“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的陆续开工,在古老而美丽富饶关中平原上,留下许多文人墨客传世诗篇的灞河西岸,一个叫韩森寨的地区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军工城。从南向北依次为东方、秦川、华山、昆仑、黄河五大机械制造厂和大名鼎鼎的号称“东方蔡司”的西光厂。其中西光厂以生产军用光学瞄准仪器设备而享誉全国,1964年西光厂研制的DG摄影机见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留下的珍贵影像。为适应国家的战略调整,西光厂根据工厂的产品特点,结合企业军工技术优势,及时找准市场,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民用产品,其中研制的“华山牌”系列照相机凭借价廉质优的特点在国内照相机上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同行业中产品技术评比中屡次获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企业在迎合市场过程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产品市场相应频率过低,销售渠道狭窄单一等等问题,加之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国门开放力度,尼康、佳能、美能达、富士、理光等一批日本品牌照相机涌进入中国市场,对国产照相机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研究企业军民融合的背景和意义

2.1企业军民融合的概念。军民融合的概念应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个层面,是“军转民“,就是将军工技术溢出转化转移为民用技术,促进企业产品多元化发展。第二个层面是”民参军”,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有一定技术实力的民营企业,在通过国军标、相关质量体系等认证后,取得给军队提供军工配套的机会。2018年国家将军民融合提高到发展战略高度是强调深度的融合,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种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机制的建立。而机制的建立最重要的是融,只有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融合才能达到深度融合的目的。

2.2 企业军民融合的研究背景。20183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会议审议通过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及第一批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设计,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战略规划引领不断强化,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步伐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3研究企业军民融合的理论意义。企业军民融合的建设思路在我国仍属不断探索的事物,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作为国家层面即是一项宏大的研究领域,又是对微观企业发展一个实践摸索。既可以开展规范性研究,也可以进行实证性研究;既需要针对实际问题的、微观的研究,也需要面向未来的、宏观的研究;既要总结历史实践经验,也要借鉴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些先进做法。研究企业军民融合的制度建设,使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得以落实为具体完善的制度体系,使之更符合实际需要、更具可行性。

2.4 研究企业军民融合的现实意义。西光厂(集团)所处的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军工大省,国防科技工业历经50多年的建设,积累了雄厚的基础。截至2005年全省拥有军工企事业单位143个(含核地质),职工人数占全国军工总人数的13.27%,资产占全国军工总资产的8.35%,军工企业占全国军工企业总数的8.59%,科研院所占全国军工科研院所的

12.5%。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形成了跨越航天、航空、电子、兵器、船舶、核工业等六大行业和众多学科,厂、所、院校相配套的国防科研、试验、生产体系。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已成为陕西省科技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通过研究和探讨单个企业点的发展,来带动整个陕西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面的互动协调发展,这个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3 企业军民融合技术复苏的建议

3.1 历史基础资源的发掘和整理

西光厂(集团)作为早期从事军民融合技术转化的尝试者,在将近三十年民用照相机技术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这些都对复苏企业军民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基础。长期积淀下来的资源如不及时整理、发掘和利用,将会随着大批曾经参与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管理者的隐退而消失。基础资源的断档对复苏企业军民融合只能是空谈,因此尽快发掘和整理基础资源刻不容缓。对基础资源的整理和发掘的形式应不拘泥形式,重点在于注重实效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搜集。通过对当事人的访谈了解企业在军民融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和历史经验教训,聘请一些退休的老专家担任军民融合复苏技术顾问,对形成的军民融合技术资料和实物通过现代信息存储和及检索手段加以分类整理。如西光厂(集团)一直承担陆、空军产品的批量生产,对批量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转化为其它民用批量产品的经验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3.2 企业品牌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当今社会各国都十分注重在产品竞争中企业的形象和实力。从某种程度上讲产品品牌优劣等同企业的优劣。使企业自己创建的品牌长盛不衰,就必须准确把握品牌及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在创建品牌时应突出其文化特色、注重对品牌的信誉保护和延伸、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品牌危机处理措施等方法对自己的品牌进行保护。当今社会,国际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激烈的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对于企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用品牌的打造和保护来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国际市场上众多对手之间角逐的主要策略。西光厂(集团)通过“华山牌”照相机已在广大消费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品牌的树立不是朝夕的事,需要通过长期的磨合和积累。完全可以通过品牌影响力,合理发开利用,来重新树立企业在军民融合领域中形象,通过品牌的包装效应来带动其它军民融合技术的市场化。

3.3加强自身建设,壮大企业实力

国有企业要参与民用市场竞争,必须加强自身修炼,壮大自己的实力。军工企业在人才储备,科技实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坚强自身管理制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其其内在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就会不断爆发。

3.4 注重新技术结合

军民融合的关键还是要靠性能优越,质量可靠地产品来实现,在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应注意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注重高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批高新技术已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产品的设计应重点迎合市场的需求,开发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

3.5 主动联系,获取需求信息

由于军工企业生产相对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内循环中,与外界民用市场的结合度不高,多外部民用市场的需求和痛点信息掌握不够准确,对民用产品的市场的响应速度低。因此国有企业应主动放低姿态,主动出击,紧密联系市场,了解市场需求信息,获取相关政策和民需信息,为更深层次的融合合作奠定基础。

3.5 完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环境

3.5.1 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和价格制度

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和价格制度,加强军工企业军转民用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渠道,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通过改变以往企业对市场营销重业绩轻制度,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企业持续长足发展规划的思路,合理制定产品阶梯价格机制,学习和借鉴国内成功大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

3.5.2多种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国家在军民融合指导中为企业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开通了绿色通道。通过划拨固定资金、申请专项经费等方式,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经费支持。为了支持军民融合技术产业的发展,陕西省政府先后为军工企业技术改造、军转民科研开发直接投入约2.2亿元为军工企业畅通绿色通道,协调减免各种费用约1.6亿元;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设立军民融合专项资金。借助这些蕙企的政策支持,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红利,开展融资问题,解决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的问题。

4 结论

西光厂(集团)拥有得天独厚的军工优势条件,完全放弃已经开展数年的军民融合技术十分可惜,应积极利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机遇,复苏已经取得的军民融合技术成果。发掘和整理军民融合科技资源,拓宽思路,积极创新,树立军民融合的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牵引”为导向,确定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建立军民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共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开放驱动”,加强对外合作,推动军民双方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互动融合;通过“民为军用”,推动民口资源服务军口,进入“军民互动”阶段;军民融合的其他模式;改革军工企业内部体制机制;通过“政府促进”,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军地双方合作共进等模式。

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将对促进国防工业、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罗永光,军民融合是提升我国军工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国防科技工业,201112

[2]张曦、韩树春,军工企业发展军民融合的新挑战和新思路[J],航天工业管理,20102

[3]张跃东、贾志欣,解决政企不分问题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J],军事经济研究,20114

[4]杨永利、舒本耀、高冠新,提高国家军事能力必由之路[J],光明日报,2010-01-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