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接力探索、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结晶,是建立在生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础之上的思想精华,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环境保护的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境界。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辩证法;唯物史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基因和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外来坐标,既是解决国内外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又是我党接力探索生态文明理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智慧结晶。
(一)丰富的传统基因和外来坐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扬弃西方生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传承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早在我国古代,古人们在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自然观和整体性的世界观。儒家通过直观地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把握,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认为天、地、人(万物)是一个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周易》认为“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即自然对于人类有先在性。孔子认为应“知天命,畏天命”,意在要求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并遵守。孟子认为对待自然要“仁民而爱物”,认为“王道”的前提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进而“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人类不能一味向自然索取,还要爱护自然、养护自然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荀子则强调用制度来实现“王道”,认为“圣王”要制定制度规范人们,使人们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伐木、捕捞等生产活动,从而实现有余。道家将“道”作为一个本体论概念,“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和存在的依据。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因循无为”,即“道”生成万物且存在于万物之中,万物要遵循自然之道这一规律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庄子主张“道通为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世界的整体性和万物之间的平等关系。尽管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意蕴往往附属于其政治观点,道家思想追求“小国寡民”,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逐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其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现代发展。
中华传统生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习近平曾多次引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句。例如,在论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时提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提到自然规律的作用时认为“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强调要防范生态风险时提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在讲到资源利用时强调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在讲到优美的生态环境时不禁感慨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了深刻的生态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大有裨益的传统基因,习近平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现代性发展,使其再次焕发生机。
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批判吸收了国外生态智慧。西方工业革命给自然界带来严重的破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态环境不向好发展反而恶化,在此背景下西方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其一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国外学者依据是否承认非人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形成了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派,例如生态中心论的代表人物利奥波德提倡“大地伦理”,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道德共同体,非人存在物具有内在价值因此人应当对自然表现出足够的伦理关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将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共同体而非以任何一方为中心,从而在生态系统的意义上实现人的价值和自然的价值。其二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增长的极限》一书认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度的,人类无止境欲望迟早会破坏人类文明。习近平在谈到推动能源消费改革时通过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来表达相似的观点。正是在对我国不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的反思中,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谈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时指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内在统一的,强调宁可慢发展不发展也不能再破坏生态环境,要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二)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建立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系统地论述其生态思想,但在为了全人类自由解放的不懈奋斗过程中,他们详细考察了人类解放的自然基础,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的本然、实然和应然关系,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解-人与人和解的人类解放之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其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自然是人“无机的身体”和“精神的无机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自然界是人获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人类的生存和自我确证都要通过自然界来实现。因此,人与自然应是一个和谐共生的关系,习近平在此基础上开宗明义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是共生共荣、协同发展的关系。其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表示人类不能一味地征服自然,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一味地从自然界索取资源而不懂得养护自然必要遭受报复,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引用过恩格斯这一观点,比如在谈到如何对待自然的时候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提醒我们不能陶醉于对自然的征服,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自然的伤害就是对人类自身的伤害。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深刻阐发了人因自然存在而存在、自然制约人、自然因人而成为自然、人要遵守自然规律认识自然规律、自然是财富来源和人的解放要以自然解放为前提的思想,指导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接力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早在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讲到经济政策时就指出森林和畜牧资源对农业的重要性。1956年提出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来发展农业的生态经济思想,同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生态资源的重要性,指出空气、森林、地下宝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因素,同年11月在《国家预算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照顾人民生活》的发言中强调勤俭持国,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坚决反对浪费资源。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工作方针并制定了有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规定,并在1974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机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自此,党开启了探索生态文明思想、生态保护立法和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并行之路。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毛泽东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将环境保护工作上升为国策。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将生态环境保护写进宪法,1979年9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试行),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1989年通过了其修订版。1983年12月,第二届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制定了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政策,1984年5月,国务院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确立为我国基本国策。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的基础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996年7月,在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通过节约资源和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生态文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础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大要求写进“八个明确”,并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写入“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还将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决定了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和历史检验。在习近平的部署下,中国共产党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跨出了关键一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在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参考文献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10.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9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