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摘要:近年来,新型教育改革对教学课堂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在义务教育中,更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充分展示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入故事情景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便于学生形象深入理解。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随后从五个方面讲述了将故事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引言:
语文作为综合学科之一,以文章解析为基础,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尚需发展和完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恰当的故事将教材内容、学生认知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故事中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述课程内容,学生听讲并理解课程知识,由于理论内容与思维想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极大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新型教学方式下,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故事教学法,以形象生动的故事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设置故事时,可作适当的引导与提示,让学生们在聆听故事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和思考,尤其是在某些蕴含哲理的故事中,引导学生思考,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帮助其更好的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另外,故事教学法的中心是故事,在课堂上了解了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课外,学生会主动的搜集类似的故事进行学习,不断拓宽自身的眼界,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显现出教学的效果[1]。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故事进行教学导入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故事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这一节课的过程当中,通过利用故事教学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工作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春季吃饺子的传统来源,或是熟悉春节贴剪纸的民俗文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每一年过春节的时候,小熊都会和他的爸爸妈妈以及姥姥,姥爷还有众多亲戚一起过年,全家一起放鞭炮,贴春花,吃年夜饭,还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而在大年三十下午的时候,小熊的姥姥就会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来剪贴纸,其中主要包括各式各样的雪花样式或是生肖等。姥姥不仅给自己家剪贴纸,同时也帮助邻居减脂,让邻居感受到了新年祝福。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进行导入,学生对姥姥的心灵手巧将会产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且想起自己的姥姥进行深入思考。此时进入到故事情境以后,教师再让学生阅读这一篇文章,并写下文章当中姥姥的模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可以发挥故事教学法的价值,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熟练的掌握文章当中的段落大意,提升学习效率。
(二)通过故事表演提高学生参与度
高年级语文课本中课文内容往往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想要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那么适当的利用故事配图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需要选择相对应的课文内容,主要包括某些事件或是某些物件,通过故事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改编或是表演,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小草和大树》这一节课的过程中,为了尽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领悟课文的主旨含义,教师需要抽取学生表演小草或是大树,然后由教师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旁白,几名学生作为一个小组来进行表演。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评比表演最佳优秀奖。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并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下,让学生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培养学生不屈的意志以及坚韧的品格。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对高年级语文教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主动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从而取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展示故事情境
故事叙述的前提是展示好的教学情境,做好学生情感上对故事的渴望,实现学生的共鸣,促进教学的开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常态,在故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置故事动画,形成与课程内容相应的故事情景,从而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达到课堂氛围良好的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文章中的“陶罐”和“铁罐”做成动画,令其更加拟人化,在动画播放时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人物”的特点,并在形象的画面中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此引发学生自己的感悟,表述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此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有画面的思考,深化对文章的理解[2]。
(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故事演绎
近年来,新课改的要求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小组间的配合更是目前教学中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小组配合来完成故事演绎不仅符合新型教学的形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个体独立且完整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为学生进行分配故事角色和任务,由小组间的学生通过表演、自由朗诵等形式将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完整的表达出来。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与特点,从而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小组间的配合,不仅能够令故事更完美的演绎出来,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营造良好和谐班级氛围。例如,在学习《纸船和风筝》时,教师分小组来扮演故事中的松鼠和小熊,并利用学生的手工作品纸船和风筝,共同来完成故事的演绎。在课堂展示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熊和松鼠在关系好和关系破裂时的心情描述,并由此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朋友和自己友情破裂时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珍惜友情的课程教学目标。
(五)利用故事教学法帮助教学延伸和拓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作为教师主要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知识来源,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大片留白需要学生自主想象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既定的硬性指标后,需要对教材中留白的部分做好学生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法,挖掘教材的留白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教授教材时需最大限度挖掘文中知识和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利用个性化与创新性的方式实现教学的目标。如部编版《我变成了一棵树》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关于树的视频,让同学们先感受树的形象和魅力,再把书中树的知识串联起来,并且可以提问学生:若是你,你愿意变成什么,为什么呢?利用这样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三、结束语
在新型教育改革的今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提升具有明显效用。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是有效的措施。教师在充分学习掌握故事教学法的策略之后,通过形象恰当的故事不仅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学生的专注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与人生思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秋缘.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2):0001-0003.
[2]阿依古丽·库尔班.浅议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传奇故事,2022(20):75-76.
[3]吕静.讲好中国故事学好中国语言——论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1,000(006):P.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