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要如何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1

小儿发烧要如何护理

刘燕

夹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乐山 614100

健康人体的体温一般在37℃以下,若人体体温一旦超过37.4℃,于37.4℃至38℃之间,被临床定义为低烧;体温于38℃至39℃之间,被临床定义为中热;而高热则是指体温超过39℃,常伴有寒颤、头疼、全身无力、食欲下降、睡眠不安等。在小儿时期发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当小儿存在发热症状时,家长一般会特别紧张,为了能够让小儿尽快退热,往往会采用一些不当的护理方法,比如捂汗等,反而会使得小儿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本文针对小儿发烧需要如何护理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1、注重散热

在传统的观念中,孩子一出现发烧症状,老人们都喜欢用衣服或被子将小孩紧紧的包裹严实,希望通过这种避寒、出汗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在现代医学理论中,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不利于散热。小儿在出现发烧症状时,会存在发抖症状,此时,很多父母会以为孩子是一种发冷的状态,其实,这只是因为小儿体温上升而导致的痉挛现象,因此,应注重散热,不可紧闭门窗导致空气不流通,反而不利于小儿尽快康复。

2、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一种相对有效且安全的控制小儿体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将20℃-30℃的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至不滴水状态,并将其置于小儿额前,以每3-5min更换一次的频率进行头部能湿敷;也可以将小冰块或少量水装入冰袋的方式,置于小儿枕部,脖子、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给予降温,来促进机体温度降低;或应用温湿毛巾针对孩子的头部、腋下以及四肢进行擦拭,来促进小儿散热,达到高热降温的效果,防止发生惊厥。

3、补充水分

小儿在发烧时不可随便吃药,但因为需要考虑到高热状态下,呼吸频率会加快,且出汗等症状会导致机体丧失大量的水分,因此,父母亲应该在孩子发烧时,给予其补充充分的水量,通过增加尿量等方式,来促进机体内毒素能够尽快排出。

4、饮食营养

小儿发生发烧症状,可能会导致其体内水分散失较快,易容易导致小儿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现象,从而导致其食欲下降。此时,家长却切不可强求孩子进食,而是可以使用增加饮水量、适当减少食量的方式进行护理;也可以为小儿准备一些可口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羹、馄饨、新鲜水果等,减少每次摄入的量,可增加进食次数,来达到开胃的效果。而针对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在两次喂奶之间,给予其饮水,或缩短每次哺乳的时间,增加饮水量;针对人工喂养的婴儿,可采用减少奶量、奶中多加些水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当婴儿病情有明显好转后,再恢复至平时饮食即可。

5、保证睡眠

发热症状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小儿的能量消耗,因此小儿发生发热发烧症状,可能会导致其存在睡眠时间延长等临床症状,从而达到减少机能消耗的目的。此时父母亲需要着重注意小儿的精神状态、脉搏、体温以及面色等,并为小儿制造良好且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程度,切勿大声喧哗和吵闹,合理控制室温,以小儿体感舒适度为准,若屋内过于干燥,可采用加湿器、洒水等方式,来控制室内的湿度,切勿将门窗紧闭,保持空气的新鲜程度,注意通风,能够有效保证小儿睡眠质量。

6、保持清洁

当小儿发烧时,伴随而来的是出汗多等症状,因此,父母亲应当注重小儿的卫生和清洁,给予小儿患者勤换内衣,保持被褥的干燥和清洁程度,来达到预防受寒的效果;与此同时,可应用淡盐水漱口的方式,保证小儿患者口腔的清洁程度。

总而言之,小儿若存在发烧症状,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和焦虑,需要保证小儿所处环境的空气呈流通状态,让温房间温度处于25℃至27℃之间,适当增加湿度,先用毛毯将其覆盖,无需给予太多的衣物,更不能应用捂热的方式来达到发汗的目的。日常护理中更需要注重的是散热,可应用物理降温法,尽快达到散热的目的;并于小儿发热期间的饮食护理工作中,多给予喝水,来补充水分,若小儿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给予退烧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