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对策分析

杨玲玲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温岭中学,浙江 温岭 317500

摘要: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热点概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然成为现阶段高中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各学科教学正在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文章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研究,以期能够在新课改中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性教学,同时更需要将核心素养培育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科知识体系和高中学段素养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和成长需求制定教学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方法上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断促进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1]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

其一,信息意识。何为信息意识。它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感知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意识的人,能够借助自身对信息的敏锐感知,于冗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将其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也能辨别和分析信息的真伪,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2]

其二,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与计算机科学紧密关联的思想方法,当学生的计算思维不断强化时,便能立足于计算机领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巧妙地利用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阐释实际问题。

其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领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简要来说,指的是学生能够合理地选择数字化的工具、搜集数字化资源,并根据实际需求科学使用工具和资源的一种能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给予学生收集、整合和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机会,增强其自学和创新能力。

其四,信息社会责任。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统称为信息社会责任。它要求学生对信息的真伪进行准确判断,并能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运用信息技术,从而维护信息社会的安全,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设计生活情境,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根据问题的需要,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对信息的敏锐捕捉,对信息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并具备一定的分享能力,这是最基本的知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资讯,学生们要在日常的资讯中进行筛选和判断,相对于枯燥乏味的理论,他们更倾向于贴近生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积极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3]

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安全和保护”一课程中,大部分同学对电脑病毒的了解比较肤浅,比如CIH病毒、“爱虫”病毒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对信息的理解和对自身信息的保护。另外,老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预防黑客木马的知识,让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处理一些电脑被入侵、病毒感染等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学生的印象,让课堂充满生机。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起知识的自觉,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

(二)结合学生能力制定学习模式,在数据处理中开发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知识转变成能力。例如使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等技术优势,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更多便利。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会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要重视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采集并分析数据,尝试将结论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能够根据需求做出准确运算,再通过反复的调试和修改得出准确的结论。

例如设计一项“学科成绩试卷分析”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具体的科目和需要分析的维度,自己探究获取数据的方法,并根据预期设计做出成绩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作业提交需包括数据库和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关注点筛选一门学科,从科任教师处获得考试成绩,进而得到基础数据,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可结合饼状图、折线图等进行表示,在数据处理中开发思维,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结合安全教育设计学习内容,在行为规范中增强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每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高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述,也要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当下,更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做有益的事,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安全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在以信息安全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可设置相关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搜集正反案例,并在班级中展开深入探讨,意识到违反网络安全会造成的巨大破坏,不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规范。

例如在生活中不要随意向他人泄露账号及密码,在网络社交中不随意发表负面言论,且能在积极做好自我安全保护的基础上监督他人,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提高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持续提高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要把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知识,并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克赟.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1(10):71-72.

[2]余烨.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J].中小学电教,2021(10):60-61.

[3]朱秀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求知导刊,2021(41):22-24.DOI:10.14161/j.cnki.qzdk.202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