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学习方式,“敞亮”语言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1

调整学习方式,“敞亮”语言表达

傅鹏伟

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语文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转变学习方式”和“培养语文综合能力”为改革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内在发展的潜能,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学科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敞亮”语言文字的表达。

一、提升朗读品味,感悟语言世界

朗读,历来被视为理解文本的有效方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促人深入情境,接受熏陶,增强语感,在声音的世界里感知语言世界。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结尾处,那段气壮山河的英雄场面震撼人心。通过把握朗读的节奏,运用抑扬顿挫的朗读方式,就能很好地感悟语言的内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董存瑞视死如归的气概。

原文: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教学中,让全班学生站起来,昂首挺胸, 声情并茂地朗读,奋力喊出口号。当豪迈的声音回荡每一个学生心中之际,学生也能真切地感悟到英雄气壮山河、一往无前的精神。

二、开展想象、演绎,融入语言世界

教学中,想象和演绎,就如两股合力,往往能再现语言世界的真实情境,促使学生感受语言世界的魅力空间。

如《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文字: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对于“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这些内容,也唯有通过丰富的联想,把语言所描绘的景象与学生精神世界中的经验联系起来,才能对再现文本内容,真正融入充满魅力的语言世界。

又如《竹节人》中写到“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这段文字的内容,显然距离目前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如果课堂上仅仅强化语言文字的学习,那是很难感受到丰富的语言世界。与其如此,不如让学生参与演绎,让学生做动作,打节奏,还原当时的场景,投入到活动中去, 自然体会到当年竹节人使孩子们沉迷于玩乐中,也自然体会到语言的妙处,深入感受语言的音律美。

三、质疑学习内容,拓展语言世界

对于学习内容的拓展,学生主动质疑释疑,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大都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

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质疑;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的质疑;在文章多次反复处质疑;在文章前后“矛盾”处质疑;在言尽而意未尽处质疑,都能很好地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纪实小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行文清新,是一幅具有国画意境的精致美文。

而文中,“余拏一小舟” “独往湖心亭”与文本中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舟子喃喃曰”两处相矛盾。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中,雪天四周一片苍茫,水自然应该是深色的,又怎会是白的,显然这两处存有明显矛盾。

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觉这种“矛盾”的地方进行质疑,释疑,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形成质的飞跃。

四、调整学习方式,丰富表达形式

在教学中,改变常用的一问一答学习方式,用合作方式,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是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有效手段。

尤其是对于一些模糊或者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合作的方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同时,合作者之间,往往能够主动协调任务,分工合作,大家畅所欲言,学生个个有了开口的机会,个人的思维融入团队的思维之中,快速有序地形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提升学习的质与量。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美好初衷,其重要途径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调整学习方式,开展语言学习,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灵活化、丰富化,才能行之有效地保障学生在学习中,与老师的教学结伴而行,融合共生,促使学生不断升格主动学习的志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让语言表达“敞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