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

朱晓玲

厦门市海沧区第二实验小学    361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全民健康意识愈发增强,体育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学校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现如今,体育教育也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形成了跨学科融合的新模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讨体育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是当前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新方向,跨学科融合教学能更好地指向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培养全面育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

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是在体育教学环节中融合跨学科元素,从而实现多维度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多种素养的全面发展。面对体育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教师如何将各学科间恰当的融合点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1以体立德,践行以德育人

毛泽东曾说过,“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在体育教学中,要抓住体育活动的德育时机,培养和促进个人品质、道德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从而达到育德成人的目的。《新课标(2022)》理念要求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以赛促练。教师在课堂的每一小赛中抓住机遇教育学生在比赛中养成规则意识:“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取胜,如何面对失败?”等,学会重视规则、遵守规则,以及生化成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水平二《韵律操和舞蹈》选取的内容是韵律操自编动作教学,根据学情,教师采用了体验农作物生长的一系列劳动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韵律操基本动作。例如“开小推车出发五谷农场,握好方向盘,遵守交通规则。松土--侧点地,播种--跑跳步,种子破土--冲出土壤,生长--手臂上V,庆祝劳动丰收--高抬腿”等情景,循序渐进的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教学。课中教师以生为本,践行以德育人,重点落实学生的德育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艰辛,懂得感恩,珍惜劳动成果。

在体育中育德成人,是需要学生懂得友谊、诚信、勇气、自信、承担等社会公德的品质,也是人类社会整体进步需要。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在体育中发展全面的人格。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健全人格,首在体育”。

2以体增智,实现智体结合

体育与智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体育训练中,跨学科学习,关注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系统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例如在水平一《跳绳》在这个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引入数学的知识,让孩子们通过测量跳绳的时间、次数等,学会用简单的公式计算出跳绳的速度、节奏等。同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引入语文的知识,让孩子们学习和掌握各种跳绳技巧的名称和表述,例如“双脚跳、交叉跳、开合跳”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的相关知识,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又如小学语文中很多有儿歌,教师体育教学中也经常运用儿歌口诀来熟记动作技能。例如执教水平一《前滚翻》: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皮球。让学生有趣掌握动作方法,让学生渐渐学会知识的迁移,从而用简易口诀突破教学难点。

3以体育美,提升艺术内涵

将体育运动与艺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仅具有强健体魄和灵活技能,还能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情趣。

教师在执教水平三《舞蹈体操》教学中,运用艺术手段将体操动作变成了一种美妙的演出。学生们通过这门课程,深刻体验了体育教学和艺术教育的融合和交融。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了体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让学生们通过反复训练来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但是单纯地重复动作显得单调乏味,缺少美感。因此,在讲解动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将动作演绎出舞蹈化,并配上音乐,使舞蹈体操此时升华为更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接着,选用了一首激情澎湃、鼓舞人心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在音乐的鼓动下,通过体操转换姿势,形成了一套美妙的舞蹈体操。这时,学生们感受到了体育和艺术的交融和融合,在舞蹈体操中完美地融入音乐和舞蹈元素,让这项体育活动蕴含出更美好的气息。

体育教学中孕育美生成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修养,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和欣赏美的事物,同时也能够将美融入体育生活中,让体育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美育的教育,将美融入到体育教育中,从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力量和美的并存,同时也带来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4以体培心,激发内在潜能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锻炼,更是一种培育心智的教育方式。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体育活动的育心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价值等素质。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师在执教水平三《篮球》教学当中,从学生的心理学科出发,强调学生的内在心理世界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需求和潜力,从而更好的参与体育活动和学习。如在比赛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失误而极度沮丧,这时候老师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让学生知道:输赢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态度,我们要学会享受比赛的过程,并且从中获得成长。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是教会学生运动的技能,还要教会他们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5以体促劳,涵养劳动精神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身体力行的活动,在体验运动的同时,自然可以体验到劳动的实质,而且在运动中还能加强体格、激活小组合作、促进情感融洽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在训练和比赛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去体验并领悟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积极践行劳动精神。

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植入更多有意义的劳动元素。比如说在跑步时捡垃圾,打扫和布置场地,助理队友改进训练方式等等。所有这些活动的共同点是增强运动者的劳动意识和对于劳动获得成就感。又如,龙舟比赛中需要不断划桨,就可以强化划船队员的体力和耐力,同时也是一项体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活动。综合运动项目中,也有很多需要队员协作完成的任务,比如接力赛、足球比赛等。这些项目不仅可以锻炼个人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所以,“以体促劳”是非常适合培养劳动精神的一种方式。通过体育运动,我们减轻了运动者对于实体劳动的恐惧,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

5.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多元素养的发展,实现跨学科融合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59.

[2]周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品德教育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06):28-29.

[3]曹忠.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J.中小学管理,2019(11):22-24.

[4]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J].体育学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