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邓秀春

文山州人民医院 医学检验科 66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采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收治的30例血常规提示贫血、发热、危急患者(观察组)以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入院对象均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观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CHC、MCV、HCT低于对照组,MCH高于对照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采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及时发现患者血液相关变化,辅助疾病诊断鉴别,可推广。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临床检验;血细胞形态异常率

发热、贫血等均为常见门诊病症,临床发生率较高。但导致上述症状出现的诱因较多,疾病发生机制较复杂,且危害较大,一旦疾病发生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对患者身体机能产生严重损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血常规则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检验手段,其可对患者血液中细胞数量增减情况进行反映,为疾病评估提供参考。但受细胞形态多样性、复杂性的影响,单一血常规检验仍有一定不足,存在误诊、漏诊风险。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则可通过血涂片制作与人工镜检结合,更客观、准确地反映血细胞形态,提升诊断准确性[2]。对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用于临床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收治的30例血常规提示贫血、发热、危急患者(观察组)以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比26/24,年龄22-70(48.59±6.34)岁;观察组男女比16/14,年龄25-78(48.68±6.41)岁。统计2组一般资料未见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已得到医学伦理核准,参与者知情,自愿配合检查。

1.2 方法

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两组患者制作血液涂片,即清晨空腹下采静脉血2 ml,制成涂片;以彩色笔在载玻片两端划线,将涂片置于染色架上,即刻滴入适宜量瑞氏染液,至血膜被完全覆盖。静置2 min,滴入等量缓冲液,对染色液进行充分中和,于23℃静置10 min,染色后,以蒸馏水冲洗多余染料,干燥后,以显微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指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ean corpusculra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平均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压积 (hematocrit,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各指标参考范围:MCHC 320-360 g/L;MCV 86-100 fL;HCT 女性37%-43%/男性40%-54%;MCH 27-33 pg。

血细胞形态异常率:统计小/大细胞贫血、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变小、异常细胞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 25.0。(±s)、%指代计量、计数数据,t、χ2检验;P<0.05统计差异存在。

2.结果

2.1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指标

观察组MCHC、MCV、HCT低于对照组,MCH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指标(±s)

组别

例数

MCHC(g/l)

MCV(%)

HCT(%)

MCH(pg)

对照组

50

355.26±5.12

84.26±2.55

39.56±1.79

29.65±2.33

观察组

30

340.15±5.61

81.03±3.26

36.12±1.56

38.17±1.02

t

12.328

4.934

8.721

18.932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血细胞形态异常率

血细胞形态异常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血细胞形态异常率(%)

组别

例数

小/大细胞贫血

异型淋巴细胞

白细胞变小

异常细胞

总计

对照组

50

0(0.00)

0(0.00)

0(0.00)

1(2.00)

1(2.00)

观察组

30

4(13.33)

1(3.33)

2(6.67)

6(20.00)

13(43.33)

χ2

22.188

P

0.000

3.讨论

高科技手段在临床检验中应用为检验人员提供了一定便利,不仅能够减轻检验工作者工作量与工作强度,还可缩短结果得出时间,提升检验者认可度。但也有研究发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该类检验在技术层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以人工检验可更好地保障检验质量,降低漏误诊几率,为疾病诊断鉴别提供科学参考[3]。一般而言,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包含血细胞形态层面的正常/异常与各种成分含量,常见指标包含MCHC、MCV、HCT、MCH、白细胞数量、细菌、寄生虫等[4]。通过对血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查,不仅可为凝血功能障碍、贫血、发热、不明原因的出血等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数据支撑,对诊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显示,血常规提示贫血、发热、危急患者(观察组)MCHC、MCV、HCT、MCH指标较健康人群(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提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细胞形态异常,进而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分析可见,在人体血液中包含多类细胞,其形态呈多样化与复杂化,且不同患者、不同疾病类型、同病不同病程的血细胞形态均有一定差异存在,而应用自动检测分析仪器往往难以准确鉴别血细胞形态变化[5]。因而就需进一步开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并要求相关检验人员积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技术,保障临床检验准确性。

综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可为疾病诊断鉴别提供科学参考,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艺芬.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7):969-970.

[2]姜晓洪.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J].中外医疗,2020,39(26):181-183.

[3]刘珍,胡燕,朱东安,等.区域临床检验中心血细胞形态学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23):2928-2931.

[4]王微.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1):123-125.

[5]徐秀艳.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2,32(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