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 330099
摘要:如何将高校党建同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是现阶段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最后育人环节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从高校“党建引领就业”融合模式展开探讨,通过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对高校“党建引领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需要利用好学生的现实需求来搭建融合载体,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协同。对此,高校可以依托党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把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养,以思政教育作为黏合剂衔接大学生就业工作,夯实载体建设基础。
关键词:高校;党建引领就业;融合模式
引言
2023年两会期间,“就业”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出现20余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重点关注与积极推进落实的工作任务。但是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并不乐观,对此,有高校基于“党建引领就业”的理念指导,革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工作模式,将党建同大学生就业联系起来,提升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基于此,本文从高校“党建引领就业”融合模式展开探讨,意在进一步把握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提升的实现路径。
一、高校“党建引领就业”面临的困境
(一)党建与就业融合载体建设需要完善
高校党建工作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辅助效益,并非立竿见影,即便是一些对应到时效要求的即时性工作,也无法实现即可见效。所以高校依托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首先要实现党建工作的实效发挥,切实解决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才能保证党建与就业融合载体建设的基础足够稳定、可靠。另外,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将创新高,达1158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而高校还没有找到充分满足学生实际就业需求的办法,党建与就业融合载体建设还没有形成现实本体。因此,党建工作无法对就业提供针对性指导[1]。
(二)全程化与全员化联合作用有待增强
党建工作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以及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求职者是否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与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也是用人单位考核求职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高校党建也是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多元思潮侵扰教育环境,高校党建工作的落实受到更多挑战,高校实现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党性教育还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难题。不仅如此,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也没有实现“全员化”,一些低年级学生认为就业创业不需要这么早就开始,只针对高年级开展就可以了。总的来说,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没有实现全程化与全员化的联合。
(三)师生对话互动的平等性、深入性不足
从活动主体的差异性来分析党建引领就业的活动性质,虽然当代教育强调并坚持落实以学生为本,但是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其中,党建工作以校党组织、党员教师为主导,大学生就业工作则是服务于学生就业需求,所以是以学生为主导。要保证“党建引领就业”实效,则需要保证师生对话互动的平等性、深入性,教师切实把握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但是,一些教师仍认为,“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有部分学生也认为“反正最后老师也会因为完成任务劝我接受一份不满意的工作,还不如敷衍他一下再自己找”。师生双方的不积极、不配合,会促使“党建引领就业”走向“貌合神离”。
二、高校“党建引领就业”融合模式完善策略
(一)把握就业价值观培养完善载体建设
高校基于“党建引领就业”融合模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来推进、完善党建与就业融合载体建设,以实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助推大学生拓宽就业道路选择。基于此,高校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当中,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复兴大业责任意识、爱国主义情怀等,强化大学生对“职业不分贵贱”的认识与认可。然后,高校基于党建工作把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养,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国家战略,引发大学生对个人发展规划联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思考,通过党性教育调动大学生配合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二)“党建+团建”模式增强联合作用
基于增强全程化与全员化联合作用的视角,高校“党建引领就业”融合模式可以设计“党建+团建”的相关活动,以系统化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和党建工作,引导大学生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尽早规划个人发展路径和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基于“党建+团建”模式,高校可以将职业能力培养、综合素养提升、职业资格证书考评等,融入第二课堂体系中[2]。通过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培训等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深度融合,以及贯穿在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形成渗透、浸润的效果。然后,高校引进或开发世界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校企合作实训实习项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职业兴趣、职业发展思考。
(三)“三位一体”就业帮扶促进师生对话
“三位一体”就业帮扶机制指的是就业导师、就业互助、就业榜样示范的一体化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多渠道联合促进大学生就业。教师要把握好自身在“三位一体”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其中,“就业导师”需要按照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模式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倾诉个人实际需求,尊重大学生的选择,以温和的方式引导能力稍弱的大学生正确看待求职就业中的挫折。“就业互助”需要教师积极协调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包括帮助大学生向往届毕业生取经等。“就业榜样示范”则需要教师提升个人素质素养,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适当放低就业门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引领就业”融合模式能够有效保障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但是需要高校完善校内设置,增强党建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之间的融合与协同管理。
参考文献
[1]赵耀,张禹石. “慢就业”现象下高校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对策研究[J]. 就业与保障,2022,(04):105-107.
[2]李爱钦. 联动机制下应用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效性探析[J]. 教育观察,2021,10(05):54-56.
作者简介:万旎1(1985年12月)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南昌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党建,就业。
黄萍2(1992年3月)女,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单位:南昌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