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体系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3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体系建设研究

丁坤

河南农业大学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中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能否有好的就业和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同时,2020年爆发疫情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难度凸显。本文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结合高校就业工作实际,探究建设高质量就业体系的理论框架,实现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助力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六稳”“六保”之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提升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这是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升就业质量,已经提升到了战略性高度。2021年高校毕业生达900多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各种现实矛盾和体制问题,亟需构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体系,这要求政府、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等各方面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一、高质量就业体系的概念界定

习总书记谈到:就业稳则人心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提高就业质量,提升收入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就业质量就意味着要达到高质量就业,那么怎样算是高质量就业,什么是高质量就业体系呢?高质量就业体系从表面上理解,就是能够实现较好就业结果的一个体系。这个概念比较新颖,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就业质量一词是对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所涉及的与就业各方面相关联的客观情况和主观满意度的一个综合评价概念。就业质量的高低是劳动者就业综合评价最直接的体现,高质量就业的界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持续动态变化过程。

将高质量就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会得到高质量就业的多重内涵:第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就业形势,积极的就业政策、公平的就业环境,合理的就业结构,顺畅的就业服务等就代表了高质量就业。第二,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分析,充分的就业机会,先进的就业平台,多元化的就业渠道,良好的劳动关系等同样也是衡量高质量就业的标准。第三,从高校的角度出发,高质量就业就是毕业生就业岗位较高的薪资福利,畅通的职业发展机会,较好的就业满意度。第四,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高质量就业代表着较高的收入水平,稳定的工作岗位,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些也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追求的几个方面,是毕业生认为的高质量就业。

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工作的重心和中心都是学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因此,学生认为的高质量就业就是我们开展就业工作的标准,学生的就业质量高了,就业满意度好了,学校的整体就业工作才会有明显的提升。我们认为高质量就业其实也就是毕业生的高就业满意度,其中包含了收入水平满意度、工作稳定性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和发展空间满意度等。

二、建设高质量就业体系的意义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体系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党和国家的任务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政策,教育部严格要求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同时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就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第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社会肩负的责任。作为就业工作部门,积极探索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体系,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既是为国家人才强国发展大计服务,也是自身的使命和追求。第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用人单位承担的义务。各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在自身取得进步的同时必然要为国家的就业工作全局做出努力。积极的聘用政策,丰富的就业岗位,较好的薪资福利可以最直接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第四,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高校的使命和目标。河南农业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农业院校坐落在农业大省,学校培养的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业人才能否有好的就业机会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对于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五,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大学生自身努力的方向。就业质量的高低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息息相关。提高就业质量就要求大学生利用好大学时光,增强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以积极的就业态度,正确的择业观,较高的就业能力来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

三、当前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就业作为“六稳”之首,已被国家提到了战略性的高度,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更不用说高质量就业了,就业情况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严重抑制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结合文献研究以及高校辅导员的相关工作经验,本文认为,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受到政府、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高质量就业体系势在必行。

1.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处理能力落后,以至于出现了就业市场混乱的现状。比如:性别歧视的问题,残障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问题,家庭困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等。此外,还有国家的就业优惠政策落实缺乏监管的情况,导致有些学生不了解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放弃了部分就业机会。

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高校逐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增,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同时,高等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不高,出现了供需不均衡,甚至供需偏离的情况。学术型的研究人才激增,而技能型实践人才短缺,引起了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此外,就业情况容易受到各类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比如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2020年上半年市场经济不景气,部分中小企业损失惨重,用人需求自然也就减少。2020年上半年招聘信息门可罗雀,而2020届毕业生人数依旧庞大,给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极大挑战,甚至对以后几年的就业情况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更加影响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最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城市,沿海与内陆城市,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繁荣程度差别明显。很多毕业生想去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作,但是就业竞争压力大也主要在这些城市,从而出现了学生想就业的地方难就业,学生不像就业的地方好就业的局面。

3.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影响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当前,部分高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并且还存在授课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同一个授课PPT可能会用好几年,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发展。当然,部分高校还存在师资力量短缺、教育经验不足的问题。此外,有的高校的资源和影响力不够,学科实力不强,知名度不高,缺乏与企业的合作,没有给大学生搭建起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的平台。

4.用人单位落后的用人观念和管理制度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以及导致较高的离职率。经济社会促使企业过于关注企业利益,更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导致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同时,部分企业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存在体系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不重视对校招生的培养,发展渠道规划不足,使毕业生产生了负面情绪,出现离职率高的情况。其次,部分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压榨员工,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给毕业生带来了不好的印象和影响。最后,在工作中存在就业歧视的情况。比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等等,限制了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5.大学生在想就业、敢就业方面准备不足,更不用说能就业、就好业。在工作中可以发现部分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不高,就业信心不强,这与平时在校的表现是密切相关的,这部分学生往往在校园活动等展示自己的场合中很少出现,各方面表现都有待提高。对于部分性格内向的同学,不敢再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导致在就业时也存在自信心不高的问题。能就业和就好业则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仍然是专业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较低的状态,这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参加活动情况不积极,不注重人际关系,学生干部经历缺乏等息息相关。

6.大学生创新创业效果不佳,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尚未形成。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践教育和实地考察,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出现理念思路不清晰,内容形式不新颖,方法手段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创新创业项目难实现的情况。同时,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缺乏积极性,创新创业自身素质偏低,创新思维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都不利于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创新创业能力较差会影响大学生对创业道路的选择,难以形成用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局面。

四、构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发展。在如今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看在眼里,扛在肩上,记在心中。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构建高质量就业体系需要多方合作,齐心协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转变理念思路,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多元化、立体化,扎实构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体系。

1.政府需要落实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构建高质量就业体系需要政府部门牵头,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既要有公共的激励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做好鼓励和引导,也要有法规制度的保障,切实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就业公平。同时,各级的政府和就业工作部门要积极响应,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从全局角度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将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考核的指标,出台政策,强化责任落实,强调协同推进。此外,政府要预测人才需求,做好教育发展的引导,实现人才配置合理的,为高校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成对于构建高质量就业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落实好就业市场方面的建设。对用人单位来说,首先需要完善内部的体制机制,打造良好的内部文化,尊重劳动者权益,积极地开展校园招聘。重视对校招生的培养,畅通晋升渠道,消除就业歧视。同时,用人单位应该做好与政府和就业工作部门的沟通交流,反馈自己的人才需求,这有利于实现供需协调,减少用人成本,形成合理的就业市场。作为第三方的招聘单位,需要主动熟悉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积极做好人才信息整理,为大学生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就业建议,帮助大学生尽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就业市场的优化和升级。

3.高校在构建高质量就业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做好人才培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就业帮扶,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需要根据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增设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专业,实现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平衡,形成完整的人才架构。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使毕业生达到“上得来”“下得去”“懂得多”的综合素质水准。另一方面,高校要高度重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从大一就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现全过程引导,教育其养成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引导他们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要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校友企业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校园实习基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做好职业规划。

4.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高质量就业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择业观,现实中很多同学盲目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梦想工作,就业观念严重错误。大学生需要主动了解就业形势,认真学习就业课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信念领悟,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干事创业的拼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小职业也会有大作为,形成敢于奋斗的就业态度。其次,大学生要主动配合学校的管理教育,扎实学好专业文化知识,积极主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团队协作,丰富自身经历,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自信心,以积极努力的态度追求自身的高质量就业。

5.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互联网+就业,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和校园招聘平台。如今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参考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例子,我们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利用智慧就业系统等互联网手段做好就业政策平台推送,招聘信息发送手机,就业服务线上办理等工作。打造互联网+就业的一体化平台,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精准推送和信息管理,使工作方法更简单,工作效率更迅速,工作效果更满意。同时,大数据也有助于完成就业分析报告,为以后的就业工作做好准备。

6.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就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方面大学生需要积极培养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等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促学,锻炼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和高校要给大学生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创新创业团队向企业转化,支持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实施,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提供资金支持,使大学生能创业,创好业。

五、结束语

高质量就业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理念,高质量就业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招进来,也要有好出路。高质量就业就是要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政府通过政策、制度等做好引领和保障,完善社会就业体系,用人单位规范自身用人机制,高校落实好各项就业工作和就业政策,促使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自身价值,反作用于国家和社会进一步发展。从而让高质量就业体系真正能服务于大学生就好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天目,陈卓.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实施路径研究 ——以吉林大学商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21,(第10期).

【2】刘玉芳1,刘浩2.实现高质量就业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第A3期).

【3】陈建,蒲龙,孟浩天.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维度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第5期).

【4】张志忠.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第5期).

【5】杜文岭.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9,(第11期).

【6】南洋.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J].黑龙江科学,2021,(第11期).

【7】吴远庆,李家普.鲁东大学:构建“精准服务”体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J].山东教育(高教),2020,(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