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新宁教研室 42270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人文主题进行编排,让学生结识名垂青史的人物,去感受他们卓越的智慧、才能与人格魅力。《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篇文言文。本文主要讲王戎不摘道路边李子的故事。它用词简洁、内涵丰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以及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本课课后第二题为“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因此,“讲述”应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课后题的表述上看,各学段“讲述”的要求差异不大,但结合教科书其他单元的训练点,可以推断讲述要求是逐步提升的,四年级讲述写人叙事的文言文,应与“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心情”这一语文要素相结合,补充文中人物的细节,丰富人物形象。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三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有大致了解,也知道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看插图、组词扩词,联系生活实际等。课文有“注释”,老师注意点拨文中几个字古今词义的不同。在读懂文章这一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以及注释法来解决问题并相机指导学生,实现好生带潜能生,整体提升。在分析王戎的思维过程这一环节学生可能理解得不透彻,王戎在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摘李子的时候,“不动”,是因为他注意到“多子折枝”的李树在“道边”,人人都能看到、摘到的李子,居然“多”,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他的质疑。他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完整地展现了他观察(树在道边)、质疑(而多子)、推断(此必苦李)的思考过程,我将运用师生对演,生生对演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王戎的“智”表现在他观察细致、思考深入、推断准确上。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先,读懂每句意思为本,然后培养学生思辨性的表达。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言,体悟情感,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分析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在课文留白处能添加想象。
4.探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深入王戎的思维,感受王戎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1.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事先稍预习下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不少,有七岁砸缸救人的司马光,还有七岁称象的曹冲,他们的故事一直被人们口耳相传,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一起来学25课。
2、“戎”是本课生字,(大家注意看老师怎么写)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横撇代表铠甲,合在一起是兵器、武器的意思;还指军事、军队。大家把这个字再书空一次,读两次。在本文中指人的名,姓王名戎。
3、简介王戎
魏晋时期名人,自幼聪慧。“竹林七贤”之一。
4、题释明意: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交流:
“道旁李”,就是道路边的李子。“取”字的意思为“摘”。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二)诵读、触摸文言韵味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①自由读文,至少三遍,要求读准、读通,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注意本课的生字。
②指名朗读,重点指导多音字“折”的读音
zhē ①翻转 ②倒过来,倒过去
折 zhé ①断、弄断 ②弯曲 ③损失 ④折服
Shé ①断 ②损失 ③姓
三种读音,对应不同意思,即便是同一个音,也对应着不同的意思。
预设学生交流:选哪个音合适?同时看课件图,同一个音中取第几种解释?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多子折枝吗?(果实累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多子折枝的意思?(李树上结满了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或李树上果实累累,把枝条都压弯了。折枝——指树枝被压弯了。)全班同学把这个词读两次。
2、谁第二个来读?加点难度,要读通顺。随机点评。
3、小古文光读正确和读通顺还不行。还要读出它的停顿和韵味。
①学生先尝试读。(画有停顿线的全文)
②老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然后支招。要想把文言文读出韵味,要读得慢一点,看到停顿线不要换气,拉长停顿线前面那个字的读音。师示例一句,生练。师带读全文一次。
③再检查学生。(读应有明显提高)
(三)理解文意,对比思辨。
1、课文读了很多遍了,同学们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吗?
师生一起回忆之前学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组词、扩词、联系生活实际自学小古文。
学生活动:以四人为小组学习,文章刚好四句话,小组长分一下,每人读一句,读完后说意思,其他三人听,对的话第二个接着读,不对的小组内同学指出并纠正,然后依次进行。
2、以小组为单位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纠正补充。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正确理解文意及思辨表达。
①句子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A、生读,生说理解。相机出现“诸”:众、许多,尝的意思。
许多小朋友,我们管他叫( )
许多事情,我们管他叫( )
明确这句话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玩。
B、故事人物有? 板:王戎 诸小儿
②句子二: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子,唯戎不动。
A、生读,生说理解。相机点引“走”“竞走”的古今词义不同。
竞走:争着跑(古)
一种体育运动(现)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
儿童急走追黄碟。 ——《宿新市徐公店》
B、唯。什么意思?古人惜字如金,为什么多这个子字?可以省略吗?(引导生体会王戎与诸小儿不同,板书:竞走取之 不动)
③句子三: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A、生读,生说理解。
B、师:见王戎不动,假如你是过路的行人,会怎么问?假如你是与王戎同行的小朋友你又会怎么问?王戎又是怎么回答的?
C、师生对话演,生生同桌对话演。选优秀搭档上台展演。(深入理解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了解辨析王戎的判断推理过程)
④句子四:取之,信然。
A、全班齐读最后一句,生谈理解。
B、假如你是和王戎一起玩的小朋友,你摘来李子吃,会怎样?用动作、神态表示。
C、此时你会怎样称赞王戎?
“王戎真乃也!”
3、同学们,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哪个字出现了儿次?他的意思是?
A、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找和发现并说“之”的意思。
师总结“之”像魔术师,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是古文中常见的一字多意。
(四)理解背诵,入境创讲。
1、同学们,把你们的理解放进去,再读文
①课件全文(全班读)
②有提示语的课件(班上的男生读)
③卷轴(古时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没有标点,全体女生读)
④空白(全班背)
2、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①学生活动,先让生自己讲,然后上台讲。师根据生讲完时的情况点评讲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好。
3、故事怎样讲更有趣?
建议为文中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内容。老师讲开头: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和一群小朋友出去玩,他们走啊走。突然,他们看见……
(五)领悟道理,感知单元导语
1、同学们,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深入思考、正确判断)
2、你有什么启发?
3、总结,感知单元导语。
①是的,正是王戎有这样的优点,长大后才学过人,做了上书令,司徒。相当于宰相这样的大官。虽然时光像流水一去不复返了,但他的名字像淘尽泥沙的金子一般,永远闪亮地留在史书上,正如本单元导语所说——“时光如大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②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是一部文言笔记小说,记述了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动人)这书里还有许多智慧儿童的故事,如王羲之八岁……课后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读读这本书,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也有可能成长为一个“俊杰”。再读——导语。也许有一天,我们就会像毛主席说的那样,读“数风数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小儿 竞走取之
王戎 不动(苦李)
观察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