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替罗非班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永胜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摘  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0例),观察组(替罗非班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0例),分析两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较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以替罗非班序贯双联抗血小板的方式对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疗效。

【关键词】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通常因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等而起,病发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临床多主张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主要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制剂和氯吡格雷,能够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功能,避免血栓的发生[1-2]。替罗非班属于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中的一种,能够从不同环节阻断血小板的功能,并且可以溶解微血栓,有学者提出,可考虑替罗非班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故本文就此类治疗方法在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180例患者,均发生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展开分组。对照组(n=90)男51例、女39例;年龄:30-80岁,均值:(55.12±3.46)岁。观察组(n=90)男52例、女38例;年龄:31-80岁,均值:(55.19±3.52)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130078;100mg;100mg/d)与氯吡格雷片(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J20080090;规格:75mg;75mg/d);观察组先接受替罗非班注射液(Patheon Manufacturing Services LLC.;H20150589;50ml:12.5mg/瓶;负荷 0.4μg/(kg·min)静推 30 min,再0.1μg/(kg·min)静脉泵入48~72 h)治疗,再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根据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的神经功能,总分为42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共4个评估维度,每个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病情恢复越好。同时,记录两组的血小板功能变化情况,包括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NIHSS评分降低超过80%;有效:相关症状有所改善,NIHSS评分降低超过50%但不足8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较低,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血小板功能比较(±s)

组别

n

时间

生活质量(分)

血小板功能(%)

神经功能(分)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状态

血小板黏附率

血小板聚集率

NIHSS评分

对照组

90

治疗前

38.52±2.69

35.12±1.56

33.37±2.45

40.12±3.26

46.28±4.13

37.41±2.96

15.58±1.47

治疗后

47.17±3.95

46.61±3.29

45.15±2.88

49.68±5.10

35.25±3.21

32.20±2.04

9.21±1.24

t

12.329

11.564

15.428

13.625

15.621

13.472

15.68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

90

治疗前

38.57±2.65

35.17±1.62

33.32±2.48

40.18±3.32

46.34±4.06

37.45±3.02

15.66±1.43

治疗后

55.65±5.01

57.15±4.24

58.68±4.29

57.78±5.49

30.02±1.08

26.36±1.85

6.42±0.68

t

10.269

8.458

9.201

9.653

7.451

7.018

9.86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t治疗前组间

0.135

0.168

0.205

0.219

0.315

0.177

0.162

P治疗前组间

0.568

0.619

0.602

0.538

0.417

0.461

0.5055

t治疗后组间

11.236

11.927

8.567

12.021

10.457

10.635

9.568

P治疗后组间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中显效62例(68.89%)、有效24例(26.67%)、无效4例(4.44%),对照组中显效45例(50.00%)、有效31例(34.44%)、无效14例(15.56%),观察组(95.56%)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84.44%)高(χ2值=6.173,P值=0.013<0.05)。

3.讨论

双联抗血小板在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使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其中,阿司匹林能够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能够作用于抗血小板ADP受体,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凝聚效果。有资料显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的预防方面效果确切,但难以完全阻断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展,总体疗效欠佳[4]。替罗非班因溶解微血栓、抗凝等作用受到临床治疗的重视,既往研究指出,在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替罗非班有助于其病情的控制[5]。替罗非班可以在短时间内抑制脑卒中的进展机制,并且可阻断炎症因子表达,联合治疗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对其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可提升疗效。如本次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治疗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对患者采用替罗非班序贯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可以增强其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平,黄丽芳,林志伟,等.替罗非班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01):115-118.

[2]胡艳红,袁欣.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脑卒中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04):96-99.

[3]韩芳,任杰,常伟东.替罗非班辅助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21,30(06):355-358.

[4]陈观荣,洗飞,黄宇,李波.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序贯双抗血小板治疗PCI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21,18(09):30-31.

[5]杨斌,石秋艳,屈征,等.阿加曲班和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1):226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