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文化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4

滇西抗战文化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研究

黄韬

龙陵县松山教育培训中心  云南 保山 678314

[摘 要]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战一段重要历史,是云南人民同仇敌忾的历史见证,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不仅反映了云南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更是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体现,把这段历史留下历史文献、遗址遗迹,纪念馆所形成滇西抗战文化化为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它们在干部教育中发挥作用,是针对当代干部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探索。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最终把滇西抗战文化资源有效的运用到干部教育中。

[excerpt Want] the Anti Japanese war in western Yunnan is an important history of China's Anti Japanese War and a historical witness of the common hatred of the people of Yunnan Province. It is not only a reflection of the indomitable struggle of the military and the people of Yunnan Province,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will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fight against Japan, leaving behind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relics. The Anti Japanese War Culture in western Yunnan formed by the memorial hall has been fully utilized as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ources, To let them play a role in cadre education is a very good model exploration for contemporary cadre education. Finally,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Anti Japanese war in western Yunnan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cadre educat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pecial teaching, on-site teaching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关键词]滇西抗战;干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滇缅公路;运用

引言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向我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局势动荡,山河破碎,日寇铁蹄肆意蹂躏我华夏山河。而随着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妄图截断我后方补给线滇缅公路,逼迫政府投降。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作战,而随着战事不利,我远征军一路撤回国内,一路进入印度,日军尾随进入滇西,龙陵、腾冲相继沦陷,随着惠通桥的炸毁,中日隔着怒江对峙长达两年,直至1944年滇西反攻,才将日寇驱逐出滇西国土。

这场抗战从入缅到沦陷,从反攻到胜利,无数仁人志士在这片祖国边陲之地流血牺牲,而广大云南百姓更是在这场抗争中艰苦奋斗,无一不为抗战的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云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更是中华民族面对困难、面对敌人必胜的信念,前进的斗志,坚持的决心。

而关于这场战争所留下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抗战遗址,更是一笔丰富财富,而当代干部教育培训中,滇西抗战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更是干部教育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成为干部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因此,滇西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能够对干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证。在整合滇西抗战的教育资源之后,把它们运用到干部教育中,对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培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滇西抗战文化研究对干部教育的价值意义

滇西抗战在二战时属于中缅印战区,历史有很多叫法,如:亦称滇西缅北抗日战场滇西缅北抗日战争滇西抗战滇西大战滇缅抗日战场中缅印战区滇西战役云南抗战云南战场等。

而围绕这场战场的主轴滇缅公路现仍然在使用,虽然滇西抗战的爆发是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开始,但我们认为研究滇西抗战文化,必须从滇缅公路修建的始末开始,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因为滇缅公路的特殊性,所以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我们必须围绕滇缅公路展开,云南人民在修路、护路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更是今天我们在干部教育展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学中重要一部分。

一是从微观层面上来讲,结合本土优势,滇西(龙陵、腾冲)有着丰富遗址遗迹和纪念馆,而滇缅公路、惠通桥等依然保存至今,是非常好的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资源。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滇西抗战历史文化,将极大地推动有关滇西抗战文化转为干部教育资源的发展,更有利于构建以滇西抗战文化为核心的干部教育模式。

二是从宏观来讲,对滇西抗战文化的研究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理念的延伸。以滇缅公路为例,二战时期,中美签订桐油借款协定,我国以桐油、钨、锡、铜等物资偿还,而且桐油价格是抵于市价20%的;苏联方面与中国在莫斯科签订条约援助中国购买苏制军火及油类,中国则用茶叶、钨等物资偿还,这些物资偿还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对盟国来说十分优惠的偿付手段,也是具有外援性质的。而这些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滇缅路运输的。战略物资由滇缅公路输送到盟国,增强了盟国的军事力量;日常物资则极大改善了战时盟国人民生活。特别是在抗战时期,沿滇缅路进入缅甸的中国侨民就多达30万人,这对缅甸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援助无一不是同滇缅公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它突出的战略地位,也让盟军,特别是英国认识到了只有完全支持中国,依靠中国的军事力量,拖住日本,才能挽救英、美在太平洋和南亚的殖民地危机;因而英、美联系中国共同抗日的纽带,就凸显在了滇缅公路上。罗斯福非常重视滇缅公路的畅通,为此美国坚持援助中国,使中国成为对日作战的基地;因此可看出,滇缅公路的完工及畅通,不仅关系到我国抗日战争的前景,而且与西南太平洋战区息息相关,是连接这一代各国人民团结抗日的纽带,更是促进盟国之间相互援助,共同抗敌的桥梁。所以滇缅公路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两大战区,即中国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中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显著意义。英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21日宣言:世界其他国家的和平。大有赖于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胜利。由此可见滇缅公路在二战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的战略意义。七十八年前基于滇缅公路的合作,我们抗击侵略,维护正义,七十八年后的我们如何系统研究滇西抗战历史文化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相结合,形成理论成果运用到干部教育当中,对形成具有独特鲜明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三是从国家统一层面来讲,对于滇西抗战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推动两岸统一,对滇西抗战文化展开研究,有利于统战工作,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而把这些成果转化为干部教育资源,将推动云南干部教育形成特色鲜明统战课题及教学模式。

二、滇西抗战文化资源及特点

(一)文献资料宽泛性

    关于滇西抗战的文献数量极多,而文献资料更是我们将滇西抗战文化转化为干部教育资源的重要资料。而反映这段史实的文学著作有张家德创作《中国抗日远征史第一卷保卫滇缅公路》,余戈创作的《滇西抗战三部曲》:《1944:龙陵会战》、 《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李枝彩创作《实证滇西抗战》等;国外方面涉及滇西抗战的著作有日本伊藤正德著《日本军血战史》、服部卓四郎著《大东亚战争全史料》、英国温斯顿.S.丘吉尔著《二战回忆录》、约翰.科斯特洛著《太平洋战争》等。在史实资料方面有何光文著《滇西抗战史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龙陵县委员会编《龙陵烽烟》《松山作证》,腾冲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委员著《腾冲文史资料性选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云南文史资料选集》等;在其他方面著作还有:保山市隆阳区史志委员会主编出版的纪实画册《血肉丰碑——侵华日军滇西暴行与滇西抗日战争纪实》,以及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民间调查纪实作品章东磐《父亲的战场》及其主编的纪实画册《国家记忆》,彼得.海洋著《血胆:中国远征军段国杰将军征战录》等。这些史料不仅拥有详实的数据,更有丰富的历史图片和抗战纪实故事,但过内容宽泛,有很多作品涉及日、英、美等国,所以需要极大的投入进行整理,进而将其转化为理论成果,形成课题,运用到教学当中。

(二)抗战遗址的完整性及集中性

滇西龙陵、腾冲都拥有完整的抗战遗址,龙陵境内有松山战役遗址、滇缅公路、惠通桥、龙陵战役相关遗址;腾冲不仅有众多完好的战场遗址,例如来凤山战场,更有完好的纪念设施,如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等;这些遗址、场馆资源都是优秀的现场教学点,不仅保存完整,更有较多的历史文物供人参观,且都集中,便于开展教学。而近年来保山市积极建设环线教育,把保山施甸、龙陵、腾冲优秀资源整,打造三点一线的干部教育环线,形成师资共享,生源互推的办学格局,为建成红色环线提供优质和完善的配套服务,更为滇西抗战文化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历史文物的现实性

由于滇西抗战遗址的完整性,所以留存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历史文物所蕴含的价值是无与伦比,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历史的叙述者。针对这些文物所衍生的人物、故事、作用都极大能丰富教学内容,更是推动打造

特色干部教育课程的催化剂

(四)影视作品的多样

随着人们对滇西抗战历史的认识加深,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如纪录片《被遗忘的战场:滇缅公路》《松山战事》《中国远征军》;影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等,这些影视剧也给我们对于滇西抗战文化研究打开了新思路,让我们可以从新平台,形成鲜明特色的动态教学资源,运用现代传媒等,宣传滇西抗战,讲述滇西抗战历史。

三、滇西抗战文化在干部教育中的运用

滇西抗战文化资源有很多,文献资料、抗战遗址、博物馆和纪念馆及影视作品。面对这些优秀资源,如何使其在干部教育中发挥用,才是滇西抗战文化研究的重点问题。在充分研究滇西抗战文化将其成果转化为干部教育资源,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首先是专题课程的开发,第二是现场教学的运用,第三是体验教学的探索,第四新媒体、新模式的实践。以下结合这四点,以龙陵县松山教育培训中心近年来对干部教育模式探索为例,来叙述如何用以上四点将滇西抗战文化转化为优秀干部教育资源。

(一)专题教学的开发

专题教学历来是干部教育的重要一环,一堂好的专题讲学,有利于学生更快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近年来结合实际,龙陵、腾冲都投入极大资源开发滇西抗战课件,以龙陵龙陵县松山教育培训中心为例,先后开发出《铭记历史话说滇西抗战》《松山战役在滇西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滇缅公路》三个专题课程,更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中国共产党在滇西抗战中的作用》课题结题并投入使用开拓了滇西抗战研究的新领域,有力提升了滇西抗战文化的层次和办学的高度随着不断收集学员意见,各项专题课程还在不断完善,只有不断加大对专题课程的开发,才是滇西抗战文化转化干部教育资源最直接体现

(二)现场教学的运用

龙陵、腾冲拥有完整的抗战遗址和纪念设施,以龙陵为例,随着松山的不断开发和建设,以松山战役遗址为核心的现场教学也成为了保山干部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专题教学让学生掌握历史的脉络,用现场教学的体验感,让教学升华,让学员精神接受洗礼。滇西抗战遗址多以战场遗址为主,尤其松山战役遗址最为突出,拥有大量远征军、日军留下的工事,且滇缅公路环山而过,松山主峰居高临下,俯瞰怒江峡谷,地理位置优越,以主峰子高地为主的现场教学则结合这些优势从战役战术、地理位置、工事作用等主要方面讲解,让学员更直观的了解松山战役的始末及艰辛;远征军雕塑群是国内最大型的远征军纪念设施,设计独特,规模宏大,结合人物故事和独特的设计理念,所展开的现场教学,能充分唤起学员的热情和情怀;惠通桥历史悠久,已修复,且位置独特,上游大瑞铁路横跨怒江,下游红旗桥相隔百米,一江之上三桥并立,加上建桥、护桥的故事,是极具特色的现场教学点;龙陵董家沟慰安所遗址,保留完好,极具特色的建筑加上历史文物,通过现场讲解,万恶的慰安妇制度历史结合独特气氛,是对日军推行毫无人性的慰安妇制度的有力控诉龙陵县松山教育培训中心围绕松山战役子高地遗址及远征军雕塑群现场教学、惠通桥现场教学、董家沟现场教学等,这四个现场教学以还原历史,叙述事实为核心,通过讲解史实,让学员带着问题进入,更要带着答案回去。现场教学点的集中,是滇西抗战教学的一大特色,更是让学员不是枯坐教室,而是亲身聆听和感悟,从而激发广大干部学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

(三)体验教学的探索

体验教学模式的开发,能极大的丰富干部教育的模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才是将滇西抗战文化转化为干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拥有完好抗战遗址的龙陵、腾冲有着开发体验教学的独特优势。龙陵境内滇缅公路是体验教学的重要实践所在。结合惠通桥现场教学,龙陵县松山教育培训中心开发了重走滇缅路体验教学,让学员走在滇缅公路上,亲身感受筑路不易,护路艰难,用行动感受云南人民的筑路精神。但由于资源的限制,很多体验教学还在摸索当中,但不可否认,随着地方不断加大的开发力度,完善硬件资源,体验教学也将逐渐成为干部教育最重要的模式。

(四)新媒体、新模式的实践

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影像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如龙陵县松山教育培训中心所运用的《松山战事》《松山密信》《中国远征军之松山战役》等纪录片,但随着个人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平台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影响也再不断加大。而滇西抗战文化的开发,是以历史题材为主,若加以运用好自媒体平台,那么它也将成为滇西抗战文化的宣传窗口,成为新的干部教育模式。运用短视频、情景剧等方式能更生动为学员讲述历史,传递精神。

除了自媒体的运用,如访谈教学、故事教学、激情教学都是提升滇西抗战文化转化为干部教育资源的好模式,而故事教学和激情教学,龙陵县松山教育培训中心已在不断探索和运用,通过以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为主,其他教学为辅,实行菜单式、点菜式自主选择培训模式,满足大部分单位和学员的培训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四、结语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战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滇西抗战文化的研究,

深入挖掘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统一战线和民族精神内涵,而其理论成果,更是优秀的干部教育资源。

而对滇西抗战文化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研究方向主要有史料收集、理论研究和运用。而目前要将滇西抗战文化转换为干部教育,更多的是探索和实践。但滇西抗战牵涉广,若要形成特色鲜明的干部教育模式,就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各院校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整合资源,构建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模式,形成资源共享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滇西抗战文化研究,形成特色资源,使滇西抗战文化得到大推动、大发展。

总之,滇西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集中体现,地位明显,名留青史,对中国抗战乃至反法西斯战争都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滇西抗战文化研究意义是深远的,更是云南干部教育一大亮点,对它的研究转化,不仅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提升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世人牢记这段奋斗拼搏的血泪史,也让这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云南干部教育的硕果,让云南干部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瑾.滇西抗战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郭代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党史文苑,2009(5).

[3]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M].昆明: 云南社会科学,2002(6)

[4]熊志超.基于滇西抗战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A],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