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心总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6
【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效果观察及GMS评分影响。方法 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2-1月至2022-10月时间段内,看诊治疗的58例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纳入样本,依据就诊尾号盲目法分为2组,基础组患儿开展一般流程护理,探析组则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病人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恢复指标方面,探析组患儿全身运动、粗大运动等功能评分相比较之下改善情况更优,有一定距离差异(P<0.05)。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方面,探析组与基础组几率为96.55%、75.86%,探析组更满意,数据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更理想,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赢得家属肯定和满意,具有推荐价值。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效果;GMS
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是指年龄与身体发育不匹配,没有达到正常生长发育要求。该疾病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四肢肌张力紧张、身体松软、头围异常、运动功能异常、拇指外翻以及角弓反张等体征。该疾病发病诱因复杂可能与分娩期间脑损伤存在相关性。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明显降低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发生几率。0~3岁时间段是儿童脑部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对儿童开展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辅助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中针对筛选的58例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进行探究。
1、临床资料
1.1基础统计资料
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2-1月至2022-10月时间段内,看诊治疗的58例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纳入样本,依据就诊尾号盲目法分为2组。基础组男与女各占比=16:13,年龄搜集范围:最小6个月-最大3岁之间,均值范围统计(1.6±0.8)岁;探析组男与女分别各占比=17:12,年龄搜集范围:最小8个月-最大3岁之间,均值范围统计(1.8±0.4)岁。上述样本病人基线资料相似性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基础组采取常规药物、高压氧治疗,遵从医嘱给予脑组织代谢药物,并指导患儿四肢活动。探析组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婴儿按摩对于6个月以内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进行婴儿被动体操、抚触,根据患儿运动规律指导患儿坐立、爬行、站立等行为。根据患儿姿势异常情况,引导并纠正正确姿势反射,并对患儿四肢加强按摩。(2)运动疗法:刺激儿童皮肤感觉,引起肌肉组织的收缩与放松,通过刺激儿童触觉,增强肌力收缩。(3)中医针灸疗法::采取中医理疗、电刺激针灸方式,根根患儿运动异常情况,给予脑循环以及神经损伤等物理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穴位进行电刺激,刺激患儿肌力反射;(4)神经感觉刺激:应用声光刺激患儿听觉、视觉等,激发患儿产生反应反射,更好的促进化脑部生长发育。
1.3观察指标
经不同护理模式,观察3个月后患儿全身运动、粗大运动等功能评分以及满意度评价等统计分析。全身运动依据GMS量表进行评估,粗大运动功能恢复采取GMFM量表评分,通过记录患儿10-25分之间仰卧时肢体以及全身运动情况,分数值与功能恢复程度呈正比。
1.4统计分析
依据SPSS15.0对统计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研究数据%表示,行X²检验;计数资料研究数值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统计确认结果之后,有明显差异,则判定:P≤0.05。
2结果
2.1 组间患儿3个月后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对比
干预3个月后恢复指标方面,探析组患儿全身运动、粗大运动等功能评分相比较之下改善情况更优,有一定距离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 组间患儿3个月后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对比
组别 | 例数 | GMS | GMFM |
探析组 | 29 | 13.39±1.22 | 145.79±3.41 |
基础组 | 29 | 10.28±1.27 | 136.78±3.75 |
t | -- | 9.471 | 9.572 |
P | -- | 0.000 | 0.000 |
2.2组间满意度评价对比度
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方面,探析组与基础组几率为96.55%、75.86%,探析组更满意,数据间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组间满意度评价对比度
组别 | 例数 | 十分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探析组 | 29 | 21 | 7 | 1 | 28(96.55) |
基础组 | 29 | 10 | 12 | 8 | 22(75.86) |
X² | -- | -- | -- | -- | 6.444 |
P | -- | -- | -- | -- | 0.011 |
3讨论
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是儿童在正常生长发育时期,自身运动功能缺陷、智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生活与学习,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儿童在0~2岁阶段是中枢神经发育最佳塑形时期,若在此阶段进行辅助干预,可促进大脑快速生长发育,对儿童恢复正常起到重要作用[1]。目前,在临床上给予长期神经损伤药物、高压氧治疗以及康复锻炼是治疗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疾病的主要方式。早期护理干预在初期阶段进行神经、听觉、视觉等方面刺激干预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患儿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更理想,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赢得家属肯定和满意,具有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1]陶容妹,陈洪珠,李佳瑾. 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预后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21,30(05):383-384.